水稻種植技術(shù)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shù):5767 | 回復數(shù):0

超級版主 發(fā)表于: 2010-10-3 17:47: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種子播在準備好的秧田上,當苗齡為20~25天時移植到周圍有堤的水深為5~10公分(2~4吋)的稻田內(nèi),在生長季節(jié)一直浸在水中。
耕種方式
  稻米的種植技術(shù),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國發(fā)明的。傳說中是神農(nóng)氏教導人們?nèi)绾畏N稻。
  目前稻的耕種除傳統(tǒng)的人工耕種方式,亦有高度機械化的耕種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驟:
  整地:
  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松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現(xiàn)在多用機器整地了。
  育苗:
  農(nóng)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后,農(nóng)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xiàn)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guān)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插秧:
  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tǒng)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nóng)人將秧苗分出,并插進土里。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F(xiàn)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并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nóng)藥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jié)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成長的健壯,并促進日后結(jié)穗米質(zhì)的飽滿和數(shù)量。
  灌排水:
  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
  收成:
  當?shù)舅氪瓜,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nóng)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機使稻穗分離,現(xiàn)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卷入后,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谷。
  干燥、刪選:
  收成的稻谷需要干燥,過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曬谷,需時時翻動,讓稻谷干燥。刪選則是將癟谷等雜質(zhì)刪掉,用電動分谷機、風車或手工抖動分谷,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谷自動篩選出來。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