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災害防控要點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3336 | 回復數:0

發(fā)表于: 2016-5-28 15:14: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入夏以來,高溫出現的頻率顯著增多,此期正是早稻灌漿期、單季稻分蘗及穗分化期,還有部分早熟品種正值開花期,高溫熱害主要直接造成水稻生育期縮短、結實率降低、千粒重下降、生物量和產量下降。建立水稻開花期高溫災害防控技術是適應我國糧食安全要求的有效措施。

  防控技術要點:1.選用耐高溫水稻品種。水稻品種多,開花結實期高溫耐性存在差異。選用耐高溫品種是減輕高溫災害的有效途徑。

  2.水稻高溫易發(fā)期防控技術。選擇適宜播栽期,調節(jié)開花期,避開孕穗、抽穗期高溫。采用旱育秧,長江流域地區(qū)為避開花期高溫,雙季早稻應選用中熟早秈品種,適當早播,使開花期在6月下旬-7月初完成,而中稻可選用中、遲品種,適當延遲播期,使秈稻開花期在8月下旬,粳稻開花期在8月下旬-9月上旬結束,這樣可以避免或減輕夏季高溫危害。

  3.采用科學肥水管理措施減輕高溫危害。針對敏感期開花期的高溫應及時采取應急措施,減輕損失。一是田間灌深水以降低穗層溫度,也可采用稻田灌深水和日灌夜排的方法,或實行長流水灌溉,增加水稻蒸騰量,降低水稻冠層和葉片溫度,亦可降溫增濕。二是在肥料管理上合理的提早施肥,可促進分蘗早生快發(fā),降低后期冠層含氮量,加快生育進程,增強后期耐旱和抗高溫能力,并實行根外噴施磷鉀肥,能改善水稻授精能力,增強稻株對高溫的抗性,有減輕高溫傷害的效果。

  4.受極端高溫伏旱危害的水稻,可采用蓄留再生稻方法。高溫再生稻因較正季中稻收割后蓄留的再生稻在時間上早20天左右,低位節(jié)苗不會受到低溫陰雨影響而降低結實率,割苗時應低留稻樁,留樁20厘米左右,促進倒3-5葉中、低位節(jié)腋芽萌發(fā),有效地增加再生稻苗、穗數和穗粒數,更有利于提高產量張玉屏朱德峰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