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5496 | 回復數:4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子公司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21日宣布,已經與加拿大鉀肥公司PotashCorp.(POT)及另外兩家鉀肥生產商簽署協(xié)議。 根據協(xié)議,這3家加拿大鉀肥生產商將在2011年最低向中化化肥供應100萬噸鉀肥;2012年最低供應105萬噸鉀肥;2013年最低供應110萬噸鉀肥;或者3年間向中化化肥供應鉀肥量不低于中國鉀肥海外進口量33.33%的份額。 中化化肥表示,公司將獨家從上述3家企業(yè)購買鉀肥,3家企業(yè)不會向中國任何其他企業(yè)出售有關的鉀肥。不過,對于購買的價格雙方還將具體商定。上述供應協(xié)議在截至2013年12月31日3年的擬議年度中,價格上限分別為6億美元、7.3億美元和8.7億美元。 中化化肥稱,簽署上述協(xié)議的理由是中國國內鉀肥生產無法滿足國內需求,并指出該協(xié)議將確保公司通過全球最大的鉀肥供應商之一Potash從加拿大獲得穩(wěn)定的鉀肥供應。中化化肥稱,今年前9個月,公司從上述3家企業(yè)進口鉀肥的交易額為16.06億港元。 “此協(xié)議意義重大,對于中方有利,”中國無機鹽協(xié)會鉀鹽分會的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不僅有利于中方明年的鉀肥進口談判,而且能保障未來3~5年的國內鉀肥需求。”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鉀肥需求國,對外依存度達近70%。2005年底,在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的統(tǒng)一組織下,中國主要化肥企業(yè)建立了鉀肥進口談判機制。從 2006年初到2007年底,我國氯化鉀進口價每噸從2130元上漲到2340元,上漲幅度不到10%。但是,2008年鉀肥談判難盡如人意,價格最高漲到4850元/噸。 由于國際壟斷巨頭近兩年堅持對中國實行 “寧可犧牲產量也不犧牲價格”的高價政策,2009年鉀肥價格談判沒有結果。 “過去談判是一年一簽,一年一定價。”上述負責人說道,“這個協(xié)議變?yōu)?年一簽,半年一定價,協(xié)議也很嚴肅,不存在毀約的情況。” 2010年,中方與BPC(白俄羅斯鉀肥公司)確定了350美元/噸的價格,談判定價首次下降。不過,加拿大鉀肥等外商尚未跟進這個價格。 據悉,中化集團旗下的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此前曾聘請匯豐控股有限公司作為顧問,幫助研究關于收購Potash的可選方案,但目前已決定放棄收購。 “這個協(xié)議的簽訂,加上國內產能不斷加大,使中方不用再懼怕必和必拓收購Potash。”前述負責人認為,就算中化方面放棄收購,中方也不用擔心。因為目前國內的鉀肥自主產能有500多萬噸/年,加上協(xié)議中每年進口100多萬噸,未來3年內完全能滿足每年農業(yè)需求600萬噸左右的下限,而農業(yè)對鉀肥需求具有弱周期性,彈性很大。此外,國內的自主產能在3年內也會不斷增長。 據無機鹽工業(yè)協(xié)會鉀鹽行業(yè)分會前會長魏成廣透露,中國希望在2019年前或更早實現鉀肥自給自足,以打破外國在供應上的主導地位。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