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霜霉病的發(fā)病原因,識別圖譜及防治方法。 [復制鏈接]

二維碼
發(fā)表于: 2015-4-14 17:26:5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黃瓜是廣大群眾最喜歡的蔬菜之一,可是黃瓜霜霉病的發(fā)生會讓黃瓜大量減產(chǎn),嚴重影響市民們的生活,所以農(nóng)民朋友和經(jīng)銷商們要積極有效的防治黃瓜霜霉病,確保黃瓜正常生產(chǎn)!

黃瓜霜霉病的癥狀:
幼苗期發(fā)病,子葉正面發(fā)生不規(guī)則的褪綠黃褐色斑點,病斑直徑0.2-0.5厘米,潮濕時病斑背面產(chǎn)生灰褐色霉狀物,嚴重時子葉變黃干枯。   

成株發(fā)病,多從溫室前沿開始,發(fā)病株先是中下部葉片反面出現(xiàn)水漬狀、淡綠色小斑點,正面不顯,后病斑逐漸擴大,正面顯露,病斑變黃褐色,受葉脈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在潮濕條件下,病斑背面出現(xiàn)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霉層。嚴重時,病斑連成一片,葉片干枯。

黃瓜霜霉病識別圖譜:
 病蟲草害 forum

 病蟲草害 forum

黃瓜霜霉病發(fā)病的病因:
黃瓜霜霉病最適宜發(fā)病溫度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較難發(fā)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發(fā)病。適宜的發(fā)病濕度為85%以上,特別在葉片有水膜時,最易受侵染發(fā)病。濕度低于70%,病菌孢子難以發(fā)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產(chǎn)生。

黃瓜霜霉病防治方法:
①清潔菜園,病區(qū)滅菌處理 黃瓜收獲后,拔除殘株敗葉集中漚肥或燒毀,以減小殘留在田中的病原數(shù)量;重發(fā)病地塊,在收獲結(jié)束、拔秧之前,每667平方米用5%石灰水100kg均勻噴布全株和地面,或每667平方米用熟石灰粉20kg進行噴粉處理。

種子處理 用50℃溫水恒溫浸種20分鐘,撈出后冷浸3~4小時,進行藥劑拌種,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1∶1混合,按用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3%拌種,拌種后催芽播種。

③培育壯苗 選好苗床,進行苗床消毒,培育無病壯苗,可用50%福美雙、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等量混合,每1平方米用混合藥8克、加細干土20kg混勻制成藥土,1/3撒入苗床,2/3蓋種。苗期噴施1次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止病原侵染。適時換茬移栽。

④提高耕作水平 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或?qū)嵭兴递喿;推行套種技術(shù),如辣椒間作套種黃瓜;適當提早定植,避開發(fā)病高峰期;選擇地勢高、通風好、排灌自如、雨住溝干的田塊;用云南黑籽南瓜作砧木,優(yōu)良黃瓜品種作接穗實行嫁接防病。

⑤加強栽培管理 控制種植密度(3700~3800株/667平方米),采用雙行高壟插簽種植,簽高2m以上,株行距30cm×60cm。在黃瓜生長的中后期及時整枝吊蔓,減少葉面重疊,有利于空氣流通,降低空氣濕度。及時清除老葉和病葉病枝,進行集中燒毀或者填埋?茖W灌水,有條件的地方盡量采用滴灌、膜下軟管滴灌或膜下溝灌技術(shù),時間最好安排在晴天的上午。推廣地膜全覆蓋栽培技術(shù)。

⑥科學施肥 一是增施有機肥,可于定植前667平方米施5000kg優(yōu)質(zhì)有機肥和30kg磷酸二銨作底肥,按1m的行距開50cm深的溝,溝內(nèi)施40cm深的有機肥,上面撒施磷酸二銨。二是巧施地面追肥,植株生長期間對有機肥和無機肥的吸收比例約2∶1,黃瓜采收后隔10天每667平方米隨水追施20kg尿素或硫酸銨水,同時追施腐熟有機肥,以保證各種營養(yǎng)元素的充分供應,增強植株抗病性。三是適時噴施葉面肥,盛瓜時在葉面噴0.5%糖尿液(白糖、尿素各0.5kg,加水100kg),可顯著提高植株抗性。

生物防治:
芽孢桿菌Z-X-3、Z-X-10對黃瓜霜霉病菌的萌發(fā)有良好地抑制作用,對黃瓜霜霉病的治療和保護效果甚至超過了化學藥劑克霜氰;另外,申宏波等人在黃瓜上噴施一定濃度的Harpin蛋白制劑,可促使植株葉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增加而提高黃瓜對霜霉病菌的抗性。

生態(tài)防治:
①變溫管理 結(jié)瓜期晴天日出后,使棚(溫)室的溫度迅速上升到25~30℃,達到30℃時通風,使溫度最高不超過33℃;下午適當通風使溫度降至20~25℃;上半夜溫度控制在15~20℃,后半夜控溫在10~13℃。陰天、下雨天應適當通風。當外界最低氣溫高于12℃時可整夜通風。

②高溫悶棚 利用霜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30℃以上活動緩慢、42℃以上停止活動甚至死亡的特性,在霜霉病發(fā)生初期采用高溫滅菌的方法處理2~3次,能有效控制該病的流行。選晴天上午10∶00左右關(guān)閉大棚,將溫度計掛于黃瓜生長點附近,使棚內(nèi)溫度盡快升至45℃左右,保持2h,然后緩慢放風降溫。由于高溫易對黃瓜造成灼傷,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苗期或植株生長弱的大棚不宜采用;二是連續(xù)陰雨天后忽然轉(zhuǎn)晴禁止采用;三是悶棚的前一天或當天上午必須澆水,以保證黃瓜的需水和棚內(nèi)的濕度;四是悶棚期間應不斷檢查棚溫和植株生長點的情況,嚴防高溫灼傷。

③濕度調(diào)節(jié) 霜霉病菌孢子產(chǎn)生的適宜相對濕度為85%以上,將棚內(nèi)的相對濕度控制在70%以下,能有效防止霜霉病的發(fā)生。在外界氣溫高于18℃時,開棚通風,降低棚內(nèi)濕度,同時要完善排水設(shè)施,防止棚內(nèi)積水。

化學防治:
①適宜的防治時間和次數(shù) 黃瓜霜霉病蔓延速度很快,預防和發(fā)病初期施藥控制其發(fā)生流行。定植緩苗后噴灑1次藥,以預防病原菌侵染;開花初期應及時噴施1次殺菌劑,防止植株受病原菌感染。發(fā)病初期即田間急性型病斑大量出現(xiàn)后立即開展防治,一般田間葉病率達到5%時開始用藥,隔7~10天(多雨天氣6~7天)再噴1次,連續(xù)2~3次,注意每月噴霧次數(shù)不多于4次。大雨、大霧后及時防治,效果較佳。

②科學用藥 一是用好用足對口藥劑,在一定范圍內(nèi),用藥量越多,殺滅病原菌的效果越好;二是提倡不同藥劑合理輪換使用,尤其要注意保護性殺菌劑和內(nèi)吸性殺菌劑之間的交替或混用,既可以有效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chǎn)生,又能提高防治效果;三是進行藥肥混噴,防病的同時提高黃瓜產(chǎn)量;四是掌握好噴藥時間,根據(jù)藥劑對溫度、濕度和光照的要求,把握好最佳噴霧時間,一般不宜在中午前后噴藥;五是大力推廣使用彌霧機和低容量噴霧,這樣藥液霧滴細、附著力強,殺菌全面,不留死角,可保證噴藥質(zhì)量,提高農(nóng)藥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③對口殺菌劑 藥效較好的有80%大生可濕性粉劑、58%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2.2%普力克、50%安克、53%雷多米爾、60%滅克可濕性粉劑、52.5%抑快凈水分散粒劑、72%霜疫清可濕性粉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甲霜靈銅可濕性粉劑、 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25%烯肟菌酯乳油、25%阿米西達懸乳劑、69%的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另外植物源藥劑石楠枝、合歡葉、必效散、大黃、側(cè)柏葉等提取液的抑菌效果也較好。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