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葉霉。 番茄葉霉病是番茄的常見病害,很多菜農朋友都反映葉霉病很難防治,感覺很多的藥劑噴施以后效果都不是特別明顯,在此有幾點建議供菜農朋友們在防治番茄葉霉病時參考。 第一,要對癥下藥:防治番茄葉霉病的藥劑種類很多,但是不同的藥劑有不同的特點。其中預防性的藥劑有百菌清,治療性的藥劑有多抗霉素,多菌靈,甲基硫菌靈,加瑞農,三唑類殺菌劑中的世高,腈菌唑,福星等,另外新型藥劑阿米妙收對番茄葉霉病的效果突出,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藥劑品種。 第二,要早防早治:番茄葉霉病屬于氣流傳播病害,病菌產生孢子的數(shù)量非常巨大。一個病斑上產生的病菌孢子就可以高達幾十萬個,因此,病菌一旦侵染后產生病斑,只要大棚內有足夠的濕度,病害很快就會在棚內蔓延開來。從番茄的生長季節(jié)來看,葉霉病的預防應該從育苗期開始,每間隔10天左右噴施一次預防性的藥劑。最關鍵的時期是在番茄的第一至第二穗花坐果期,應該重點預防,每間隔7天噴施一次藥劑。一旦下部葉片已經發(fā)現(xiàn)病斑時,要及時噴施治療性藥劑,相同的藥劑防治的越早,效果就會越好。 第三,要了解噴藥部位:葉霉病的病菌是在土壤里的病殘體上存活,番茄開始發(fā)生的葉霉病都是在植株的下部葉片。在一個棚內靠近南面的棚腳處的番茄最先發(fā)病。因此在發(fā)病前噴藥時要重點照顧植株的下部葉片和大棚南面的植株。在發(fā)病后噴藥要重點保護中上部的功能葉片。 第四,要注意藥劑的副作用:很多三唑類殺菌劑對番茄葉霉病都有不錯的效果,但是這類殺菌劑除苯醚甲環(huán)唑(世高)不抑制生長以外,大多數(shù)品種都對植物有抑制生長作用。因此,在番茄的果實膨大期特別不要連續(xù)大量噴施三唑類殺菌劑,以免對果實膨大產生抑制作用。 灰霉。 近年來隨著大棚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灰霉病已從次要病害上升為當今作物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特別是棚室瓜果類及豆類蔬菜灰霉病發(fā)生危害日趨嚴重。由于此病原菌是真菌,產孢量大,繁殖速度快,發(fā)病周期短,又極易對單一藥劑產生抗藥性,造成生產中用藥劑防治效果不佳。為此筆者認為遵循“早、準、換”的原則可有效提高灰霉病藥劑防治效果。 “早”就是一定要加強田間診斷,在發(fā)病前及初期防治。如防治太晚,特別是見果實發(fā)病才開始施藥,則達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根據(jù)蔬菜在定植前、開花前、花期、開花后3~5天、幼果莢迅速膨大期是灰霉病易侵染發(fā)病期,這五個關鍵時期要分別及時用藥防治。開花期每7天施一次藥,重點噴花,結果期施藥重點噴幼果莢,兼顧葉正反面,施藥時除對植株全面噴藥外,還要兼顧植株周圍的土壤和棚室墻體及支柱等處。同時可結合;ū9谔幚砗玫乃幰褐屑尤脒m樂時防灰霉病有較好的效果。并對有病的果柄進行點涂腐霉利等殺菌劑,局部防治以防病部復發(fā)或擴散;對發(fā)生在莖稈上的病斑應及時對病部采用抹藥的方法進行防治。同時在生長期內要經常觀察植株病害發(fā)生情況,要及時摘除蔬菜幼果或莢上殘留花瓣及柱頭,并摘除覆蓋果實的小葉以利果實見光,縮短結露時間,以減少灰霉病的侵染點。發(fā)現(xiàn)病花、病果、病葉應及時摘除。摘除要在上午有露水時用地膜將病部包嚴后再摘除,并帶出棚外深埋或燒毀。 “準”就是根據(jù)當?shù)鼗颐共【目顾幮灶愋蛠磉x擇防治藥劑。當前防治灰霉病應用較廣的殺菌劑有3類:一是苯并咪唑類及代謝后為苯并咪唑類的殺菌劑,如多菌靈、噻菌靈、甲基托布津等,此類殺菌劑在一些新開發(fā)的保護地中仍有一定的效果;二是二甲基酰胺類及其他有機雜環(huán)類殺菌劑,如腐霉利、乙烯菌核利、異菌脲、農利靈等,目前在我國部分地區(qū)灰霉病菌對其產生了一定的抗藥性;三是氨基甲酸酯類及其復配劑,主要是乙霉威、甲硫·霉威、多霉威等,這類藥劑對苯并咪唑類殺菌劑產生抗性的地區(qū)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防效,但近幾年檢測發(fā)現(xiàn),在我國許多地區(qū)灰霉病菌對該藥已產生了抗性。而當前推廣使用的殺菌劑吡咯類(拌種咯、氟咯菌晴),嘧啶胺類(嘧菌胺、甲基嘧菌胺、環(huán)丙嘧菌胺)等都是對灰霉病非常有效的藥劑,另外許多生物制劑,如多氧霉素、抗菌素120、武夷霉素、木霉素等殺菌劑防治灰霉病效果良好,且無毒無污染,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值得推廣。 “換”就是交替使用不同類型藥劑,以減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而降低防效。在發(fā)病前可用木霉菌、多抗霉素,乙烯菌核利、百可得等進行預防;在發(fā)病初期可用適樂時、異菌脲、腐霉利;中期用甲硫·霉威、嘧霉胺等。陰雨天氣可用45%百菌清煙霧劑或10%速克靈煙霧劑熏煙防治,或用10%滅克粉塵或5%百菌清粉塵劑噴撒每畝用1千克,7天噴1次。以上用藥方法可結合使用,交替用藥。 霜霉病: 黃瓜的霜霉病是溫室黃瓜栽培中最為常見的病害之一,在黃瓜的管理和對霜霉病的防治過程中,我們應避免走入誤區(qū)。 誤區(qū)一:注重藥劑防治,輕視管理。 從病害發(fā)生的三個必要條件(植株本身、環(huán)境條件、病原物)來看,三者缺一不可,合理的植株管理以及溫濕度等環(huán)境條件的調控,對于是否發(fā)病也至關重要。如何加強管理,提高黃瓜植株的抗病能力和創(chuàng)造適宜黃瓜生長而又減少霜霉病危害的環(huán)境,必須了解黃瓜霜霉病的發(fā)生條件,黃瓜霜霉病適宜在大約20-25攝氏度,空氣相對濕度85%時,發(fā)病速度最快。所以溫濕度的管理至關重要。在管理過程中,嚴格控制溫濕度對防控霜霉病很重要,例如澆水時間的選擇,合理的澆水時間應選在晴天的早上,日出之前進行澆水,避免了地溫的降低和便于澆水后的溫度管理。澆水后當天中午,將棚室內溫度提高到35攝氏度持續(xù)50分鐘,再開始通風,能迅速降低棚室內的空氣濕度也利于溫度防控發(fā)揮作用。由于前期棚室內的底肥充足,植株吸收氮素較多徒長時,容易造成植株內部碳氮比例失調,形成對霜霉病的感性,極易受到霜霉病的危害。所以,在植株生長前期,應該通過控溫控水等措施,進行適當?shù)亩酌,培養(yǎng)出壯、旺但不徒長的植株,使葉片積累養(yǎng)分多,增加葉片的厚度,從而提高葉片和植株的抗病性。這也是為何要在防治藥劑中加入糖的原因所在。 誤區(qū)二:藥劑應用無選擇,亂混亂用。 葉片出現(xiàn)了幾個霜霉點,便用藥劑對其進行“狂轟亂炸”。病害發(fā)生后,要求立即見效果,直接噴施高效的治療藥劑,雖然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也會使病菌在短時間內產生抗性,更為下一輪的侵染危害埋下隱患。在選擇藥劑防治時,可以簡單地分為三個防治階段(病害未發(fā)生期、病害發(fā)生初期、病害發(fā)生嚴重期),按照用藥周期在病害未發(fā)生前可以選擇保護性的藥劑噴施,如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百泰等,病害發(fā)生初期可以選擇保護兼治療性的藥劑,如72%的霜脲氰錳鋅,64%的甲霜靈錳鋅。病害發(fā)生嚴重期,可以選擇兩種藥劑進行混用,如可以選擇40%的氰霜唑懸浮劑500倍+69%的烯酰嗎啉錳鋅500倍進行混合噴施,會增強防治效果。特別是在黃瓜霜霉病與其他病害如炭疽病或者是細菌性角斑病、細菌性葉枯病等混發(fā)時,防治過程中應注意區(qū)分,不宜多種病害一起用藥。多種病害混合發(fā)生,應該根據(jù)天氣、棚室內溫濕度等環(huán)境條件,選擇主要的病害進行優(yōu)先防治。黃瓜霜霉病一般與炭疽病混合發(fā)生,所以在防治時,可以一并用藥,如果是還摻雜有細菌性病害,可以“先治霜霉和炭疽,后治角斑和葉枯”。再者,用藥時往往一并用藥,主次不分。在用藥前一定要區(qū)分感染霜霉病的中心病株和發(fā)病的初侵染源,進行重點防控,不是只通過一味的噴藥解決。比如,位于前臉部位的植株,因為前部滴水嚴重,濕度大,所以一般成為霜霉病的重災區(qū),對于這些植株一是要及時噴灑藥劑,二可以通過用內吸性藥劑灌根的方法,從根部用藥,上下傳導進行治療,如用80%的乙磷鋁可濕性粉劑500倍灌根,每株灌3兩藥水,能起到優(yōu)異的防治效果。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wǎng)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