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與農資行業(yè)結合的具體做法 [復制鏈接]

二維碼
發(fā)表于: 2014-7-2 12:01: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現今社會是一個大魚吃小雨,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不要覺得自己很成功,說不好下一刻就會有人顛覆你。
  如今的農資行業(yè)同樣面臨競爭壓力大,而且逐漸白熱化,國外企業(yè)研發(fā)能力強,處于壟斷地位。而國內企業(yè)面臨企業(yè)數量急劇增加,競爭壓力迅速增大,產品同質化嚴重,面對國外企業(yè)無優(yōu)勢可言,只能跟著后面走,我們的出路何在呢?我覺得移動互聯網是個機會,
我們要改變模式,降低成本。
  移動互聯網怎么與農資行業(yè)結合呢?以前有人試探過,但沒有成功的例子,
       一個原因是時機不成熟,移動互聯網不夠普及,目前階段,絕大部分經銷商、農戶不懂互聯網,甚至連最基本的硬件設備都沒有,舉個例子,為了方便查看一些訊息,我買了個二手蘋果平板,花了小兩千,可用了不到半年不能用了,修都修不起,一點小問題就三四百,這哪個底層經銷商、農戶用得起。如果農業(yè)要與互聯網結合,首先得提高農村電腦硬件的普及率,開闊農村人的思維。社會上魚龍混雜,有多少人昧著良心賺錢。如果有這方面需求的同行朋友,我可以給大家推薦個靠譜的老板,他賣產品的宗旨,是寧愿不賣,賣就賣質量好的,聽說最近在賣一款華碩代工的平板電腦,才兩百多。
       二是他們還是沒有降低成本,他們定位是經銷商,而不是農戶。以前有很多行業(yè)喊口號說“用戶至上”,但沒有人能夠做到。如今賣產品已經不是賣產品了,而是賣服務,賣的是一種用戶體驗,只有用戶正真認可你的產品服務,他們才會擁護你。自己總結了一下移動互聯網與農資行業(yè)結合的具體做法,不對的地方還請諒解、指教。
  我認為移動互聯網模式應該朝這個方向發(fā)展,以廠家為核心建立網絡平臺,以區(qū)域代理為主做技術推廣體驗,物流配送,這樣可以最大節(jié)約成本而且很好的解決農資最后一公里問題。
  三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配藥問題,許多堪稱專家的農技師也不一定能夠懂得所有的藥之間互配問題,只有研究藥物成份和制造藥劑的人最清楚自己的藥能和什么藥互配,不能和什么藥互配,所以我覺得在配藥方面急需一款配藥軟件,這樣可以很大程度解決農戶自行配藥問題,也很大程度降低廠商的賠償風險,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模擬一下農戶買藥的全過程了。
       首先,我發(fā)現稻田有零星病蟲。我拿出手機或相機拍張照片發(fā)給當地農技推廣師,推廣師幫我分析出病蟲結果,然后我打開電腦或手機找一家當地有服務點的廠商銷售平臺官網,(官網里面有地區(qū)選項并自帶配藥軟件)選擇區(qū)域、作物、治什么病、再選治什么蟲、(如果兩者不能互配,則自動提醒為什么不能互配),選好之后生成訂單。訂單同時發(fā)到廠商和當地服務點數據庫,然后當地服務點在24小時之內進行配送到農戶手中,并且可以讓專業(yè)的施藥公司進行服務。
       也許這種想法是理想化的,存在很多目前難以解決的難題,但隨著土地流轉不斷深化,種植大戶大量涌現。區(qū)域經銷商以技術服務和配送服務為主,廠商專注于研發(fā)好的產品為核心的模式很快回成為現實,其中難題還需各位農資人齊心協力探索研究,早日給農民帶來福音。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看法

農中仁者 發(fā)表于: 2014-7-2 23:06:18 | 只看該作者
不錯,學習了,農資互聯網是必然的趨勢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發(fā)表于: 2014-7-2 23:09:30 | 只看該作者
樓主比較有思路,的確是不錯的。
凱潤白色獨家銷售中,有需要請聯系。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