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由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巴斯夫”)研發(fā),聯(lián)合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西田園”)共同推出的殺菌劑新產品“健武”將啟動增城區(qū)域上市會。3月25日,巴斯夫在廣州啟動了新產品“健達”的上市會,四個月前,拜耳作物科學(下稱“拜耳”)也在北京推出全新一代殺菌劑“露娜森”。短短半年內兩大農藥外企相繼上市了三個殺菌劑產品,且均含酰胺結構的創(chuàng)新成分——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目標均指向經濟作物市場。 據透露,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先正達”)將推出含吡唑萘菌胺的新產品“綠妃”,杜邦也將推出新產品“增威”。外企推出農藥新品大有扎堆之勢。 一般而言,農藥領域要研發(fā)出含有創(chuàng)新成分的藥劑,通常需耗費數年。此次農藥外企如此密集地發(fā)布殺菌劑類新品,被業(yè)內人士解讀為“繼殺蟲劑后,殺菌劑即將成為農藥市場競爭熱點”。 市場增長迅猛促新品誕生 研發(fā)新成分農藥的困難,除了創(chuàng)新化學成分難以突破,還需要經過多年多地的試驗示范。以全球四大農藥巨頭為例,1997年,先正達推出嘧菌酯,至今未見新化學成分藥劑上市;1996年,巴斯夫推出醚菌酯,至2002-2003年才有吡唑醚菌酯和醚菌胺;1999年拜耳首推肟菌酯,到2004年才推出嘧啶菌酯。 上海市農藥研究所副總工張一賓介紹,1995年,每52500個活性成分可篩選到1個化合物開發(fā)成功。2005年,每140000個活性成分中僅有1個化合物篩選成功。同時,1995年開發(fā)1個化合物產品花1.52億美元,到2005年則漲至2.56億美元。數據表明,2011年,全球前六大農藥公司研發(fā)費占其平均銷售額的6.88%。 雖說農藥新成分研發(fā)不容易,但市場的需求永遠是企業(yè)創(chuàng)新產品的最大動力。近年農藥市場迅猛增長,據華南農業(yè)大學植物病理系副教授潘汝謙介紹,2011年全球殺菌劑市場銷售額為133.05億美元,約占全球農藥市場銷售額的26.4%,較2010年銷售額增長15.9%。2000-2011年,殺菌劑年復合增長率為6.83%,高于除草劑市場的2.98%和殺蟲劑市場的4.59%。 一向將殺菌劑重點放在大田作物上的四大外企,此次發(fā)布的創(chuàng)新成分殺菌劑產品卻均指向果蔬經濟作物。這樣的改變一方面來自大田作物殺菌劑市場發(fā)展速度的下降。據了解,2000-2012年,中國水稻殺菌劑市場銷售額年增長率為8.5%,低于中國殺菌劑9.4%的增長率。另一方面則來自果蔬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充。據中國農業(yè)部調查顯示,2014年全國蔬菜意向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1.87%。對此,巴斯夫產品經理王勇表示,大田作物仍是各公司殺菌劑的銷售基石,果蔬經濟作物市場則體現差異化。 國內藥企多方式應對沖擊 面對外企不斷推出的新品,國內企業(yè)也八仙過海,應對有道。有企業(yè)選擇了與外企達成戰(zhàn)略合作伙伴,如廣西田園已接下“健武”的全國銷售權。大部分國內農藥生產企業(yè),則忙著搶注外企專利過期化學成分(如嘧菌酯等)申請復配劑,以搶占市場份額。代表產品有浙江新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碧葉”、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的“頂妙”以及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德“福塞”等。資訊來源:化工網hghx.globalbuy.cc。 然而,僅有少數企業(yè)正在自主研發(fā)新產品。中化農化有限公司(下稱“中化農化”)產品經理沈海峰透露,中化農化將聯(lián)合浙江化工院、沈陽化工院在2-3年內推出包含酰胺類的新化學成分產品。 國內創(chuàng)制農藥多靠科研經費和科研機構,國內企業(yè)鮮有選擇自主研發(fā)新品,大多因資金和研發(fā)實力不足。因國內藥劑較國外起步晚,技術團隊較少,即便是常規(guī)產品也常跟在外企后面。相反,外企研發(fā)實力強,通過資金反哺,能將研發(fā)和銷售銜接,做透產品,并結合新產品推出一套完整的試驗數據和藥效試驗,使示范推廣更快更有效。 |
社會變化 太快了喲,不學習不行的呢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