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農民認為秸稈沒有肥力,不把它當成肥料,任其爛掉和將其燒掉。不懂得1千克秸稈可轉生10千克新鮮秸稈和果實。不少農民施秸稈不與人糞尿、雞糞、牛糞、碳餒或EM生物菌混合,致使碳元素不能充分釋放,易產生地下害蟲。 新建溫室表層陽土往往多被打墻所用,在整地填土前往地下埋入15厘米厚、切成10厘米左右的秸稈段,每667平方米再潑施人糞尿、雞糞500千克或碳銨30千克,然后澆水覆土,每隔20天翻倒1次,讓碳、氫物充分分解,定植前覆土25~35厘米厚再栽秧。 在空閑季節(jié)將秸稈切成5~6厘米的段,撒施在老菜田地表,深翻后與耕作層土壤拌勻,澆施EM生物菌肥或CM生物菌肥分解有機物。 將秸稈粉碎后拌上雞糞、碳銨、人糞尿或生物菌肥,覆土漚制50天左右再施入田間。一般每667平方米產果實1萬千克的田間,一般基施秸稈3000~4000千克拌雞糞1000~2000千克。 秸稈施入田間可改善土壤團粒結構,降低土壤鹽堿度,提高土壤透氣性,為有益菌的繁殖提供營養(yǎng),還可提高地溫20℃左右。 傳統(tǒng)的植物營養(yǎng)理論只注重研究和論述植物體內含量為4%~7%的氮、磷、鉀等17種營養(yǎng)元素,而忽視了植物所需碳、氧、氫含量為95%左右的營養(yǎng)元素,是以前農業(yè)生產研究上的一大缺憾,而生物農業(yè)為給植物提供營養(yǎng)物質的理論與實踐體系的誕生,則彌補了這個缺失和不足。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