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技術緣何遭遇諸多質疑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3602 | 回復數:1

通過中國農資聯盟認證的首席技術專家,擁有良好的植保技術以及職業(yè)口碑。 發(fā)表于: 2013-10-9 15:59: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一時間,方舟子和崔永元的轉基因之爭引起了全社會對轉基因的思考!稗D基因”這三個字一度成為網絡熱詞。能在短時間內引發(fā)如此密集的關注度,轉基因究竟有何魔力?在爭議中徘徊與發(fā)展的轉基因產業(yè)應該何去何從?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和企業(yè)。
   
質疑源于不了解
我國有嚴格的審批程序

  現在網上流傳著食用轉基因食品會導致消化紊亂、不育、長腫瘤等說法。山東農業(yè)大學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孔令讓教授對此給予了解釋:“這是少數人由于對轉基因的質疑而產生的推測,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迄今還沒有一例由轉基因引起的食用安全事件被證實!
  綠色和平組織對待轉基因問題比較謹慎。其食品與農業(yè)項目主任張菁告訴記者:“我們反對轉基因商業(yè)化,反對轉基因主糧的大面積種植。在轉基因食品安全還沒搞清楚之前,還是謹慎為好!痹摻M織官方網站上有這樣一句話:轉基因食品的長期安全性需要更多的研究,目前的一些科學研究指出轉基因食品可能會對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一度,有些人認為,既然抗蟲棉能把蟲子殺死,難道對人無害嗎?“其實,抗蟲棉只對鱗翅目昆蟲有害,對其他生物無害。很多質疑就是因為缺乏了解,因此產生誤會!笨琢钭屨f,F在,有人說轉基因會導致物種的滅絕,導致超級雜草、超級害蟲的出現。在孔令讓看來,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現在國際上沒有證據能夠證明這種說法。對于“轉基因會增加食物中的原有的微量毒素,久而久之會損害人類健康”這一觀點,孔令讓認為,這也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主觀臆斷。在轉基因方面,國家有一套非常嚴密的檢測體系,只要發(fā)現問題,國家就會立即停止,絕不允許毒素等有害成分超標的轉基因產品應用推廣。我國批準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這些食品必須獲得我國的安全證書。
  對轉基因生物實施安全管理是國際上的普遍做法。對轉基因生物的研究和生產,我國規(guī)定了嚴格的審批程序。建立了安全評價制度、生產許可制度、經營許可制度、標識制度、加工審批制度、進出口管理制度6種管理制度。而這一點,很多消費者是不了解的。我國一直高度重視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與產業(yè)發(fā)展,也陸續(xù)頒布了實施辦法和管理條例。1999年,經國務院批準,我國投資8.3億元啟動實施了“國家轉基因植物研究與產業(yè)化”專項。2008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
  據孔令讓介紹,凡在中國境內從事農業(yè)轉基因生物的研究、試驗、生產、進口活動必須按規(guī)定進行安全評價。安全評價按照植物、動物、微生物3個類別,根據安全等級Ⅰ、Ⅱ、Ⅲ、Ⅳ的不同以及按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huán)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和申請安全證書5個不同的階段進行報告或審批。總之,適用于管理范圍內的所有農業(yè)轉基因生物都要經過安全性評價,批準后方可開展相應的工作。單位和個人生產已獲得了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和生物安全證書的轉基因植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應當取得農業(yè)部頒發(fā)的生產許可證,在這個前提下,才能夠開展相應農業(yè)轉基因生物的生產活動。
   
轉基因可
豐富生物多樣性

  “以基因工程為主導的生物技術將可能左右一個國家的經濟前途與命運!鄙綎|農業(yè)大學副校長張憲省說。在他看來,未來轉基因技術的發(fā)展將會進一步促進農業(yè)發(fā)展方式由傳統(tǒng)的資源依賴型向科技驅動型轉變,由傳統(tǒng)的資源消耗型向環(huán)境友好型轉變。這項技術可以增加農作物產量、改良其品質、降低生產成本、保護環(huán)境,使現代農業(yè)做到高產、優(yōu)質、安全、環(huán)保、高效。
就抗蟲棉來說,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爆發(fā)大面積棉鈴蟲災害,我國棉花減產嚴重。據公開資料統(tǒng)計,我國有700萬農戶種植轉基因抗蟲棉,平均每畝可增收節(jié)支近150元,10年來累計增收超過250億元。
1996至2007年,全球因轉基因抗蟲作物的應用使化學農藥環(huán)境影響指數降低了15.5%。
  植物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C4植物,一類是C3植物。水稻、小麥屬于C3植物,玉米、高粱、甘蔗屬于C4植物,C4植物的光合效率比C3植物高30%—50%,因此產量也會相應提高。袁隆平曾公開表示:“我們現在已經把玉米的C4基因轉到水稻上來了,提高它的光合效率!
  “轉基因育種是可以控制的,它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也是可以控制的。我們在一開始做實驗設計就考慮到了這些問題!睆垜検≌f。他認為,對植物來講,雜交只能發(fā)生在同種植物之間,親緣關系遠了,就很難進行雜交。轉基因增加了基因相互交流的機會,不但會減少生物,反而會豐富生物多樣性。

  據測算,我國要保障2020年14.5億人口的糧食安全,糧食基本自給率應達到95%以上,主要農產品產量必須增加35%以上。單純依靠常規(guī)技術和擴大生產規(guī)模已經很難實現這個目標了。
  張憲省說,農業(yè)科學家的使命就是解決好吃飽和吃好的問題,現在已經尤為迫切。在傳統(tǒng)育種方式的潛力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人類再想明顯改良作物性狀,必須依靠遠緣材料的基因。這些基因通過傳統(tǒng)育種方式是無法轉移到作物中的,因為有生殖隔離。唯有發(fā)展生物技術,并與常規(guī)技術緊密結合,加快抗病蟲、抗逆、高產、優(yōu)質新品種的培育,才可能滿足未來不斷增長的農產品供給需求。轉基因問題已不是一般的技術問題和一般的學術問題,而是事關中國13億人的糧食安全、生態(tài)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琢钭屨f:“因為中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多地少,耕地也在減少。中國必須依靠自己的能力養(yǎng)活13億人口!
  “中國人必須自己掌握核心轉基因技術。如果人家把基因都測序注冊完了,并且申請專利,我們利用某基因時都得向人家交錢,到那個時候就晚了,中國種子企業(yè)現在必須進入!鄙綎|圣豐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中心總監(jiān)李洪杰說。該公司從2004年就開始了對轉基因抗蟲棉的育種工作,F在,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正在建設生物技術中心,用作轉基因的轉化平臺。李洪杰表示,如果國家放開了其他作物的生產許可,他們公司會率先進行研究。
  據張憲省介紹,目前跨國公司已紛紛在我國建立獨資或合資的研究機構和生產企業(yè),其搶占和控制中國轉基因作物市場的基本戰(zhàn)略沒有改變。如果說,10年前我國只是在棉花一種作物上同一家外國企業(yè)打了一場遭遇戰(zhàn),那么今天我們將在整個轉基因作物育種領域同時與數家跨國公司展開較量。這是一個無法回避且極為嚴峻的挑戰(zhàn)。
  “我們必須奮起直追,在重要功能基因、關鍵技術等方面取得原創(chuàng)性成果,突破發(fā)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專利壁壘,培育屬于自己的高產品種!睆垜検≌f。
   
專家稱公眾應
更負責任地看待轉基因

  現在,國內反對轉基因的群體聲勢浩大,新興的技術開發(fā)已經在減慢。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饒毅教授甚至這樣形容,“在本不領先的情況下,這無異于自殺”?琢钭尯蛷垜検⊥耆澩堃愕倪@一說法。張憲省說:“反轉基因聲音如果在中國持續(xù)發(fā)酵,那就類似于閉關鎖國,最后吃虧的還是我們。跨國公司研發(fā)的腳步并不會因為中國的反對而停滯,只會越來越強大。”
  任何新技術的出現都有兩重性,都是雙刃劍?琢钭屨J為,在轉基因技術剛剛起步的時候,大家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這才是一種負責任的態(tài)度。在這種社會大環(huán)境之下,這一新技術才可能日臻完善,并最終造福人類。如果一味懷疑,只會影響技術的完善,挫傷研究者的科研積極性。據李洪杰預測,長遠來看,中國種子企業(yè)將來肯定都要開展這項工作,F在有人反對也是正,F象,這是人類科研發(fā)展的一個階段而已,他相信是好事多磨。
  從全球看,轉基因作物育種技術及其產業(yè)在經歷了技術成熟期和產業(yè)發(fā)展期之后,目前已進入以搶占技術制高點與經濟增長點為目標的戰(zhàn)略機遇期。張憲省認為。若我國能充分利用在制度、資源以及人才與技術上的優(yōu)勢,抓住轉基因技術發(fā)展的機遇,從高起點切入,就有可能實現農業(yè)科技的創(chuàng)新和新興轉基因育種產業(yè)的跨越式發(fā)展。
黃杰蘭QQ510704014
發(fā)表于: 2013-10-10 08:07:20 | 只看該作者
這個孔令讓真的是個所謂的專家,一味的強調民間流傳的因轉基因產生的種種弊端,沒有科學證明,這完全是混淆視聽,就目前的科學水平,也不能證明不會出現這些弊端,所以,轉基因只能作為技術儲備,還需要深入的研究,基因片段和片段之間的關系還沒有完全搞清,這個還是需要至少幾代的人的共同努力,先在就談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純屬無稽之談,這些人實在是可恨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