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農民的用藥心理對我們的農藥營銷工作能起到指導作用,尤其是在推廣促銷的時候,根據(jù)不同心理的農民采取不同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國農民的用藥心理 一、 渴求心理 種田大戶和部分有文化的年輕農民,并不滿足父傳子習的農田管理經驗和一鱗半爪病 害防治及農藥使用知識,渴求與渴求致富并重,科學意識強。他們有自費訂閱科技報紙和雜志,有的花錢參加技術培訓,有的以農技人員為師,還有的組織民間科技社團,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對于這些農民只要及時提供信息,牽線搭橋即可。 二、 守舊心理 農民喜歡從自己過去的體會中尋找經驗,與現(xiàn)今事物比較,經驗中沒有的事,沒見過的就不相信,更不愿接受。在農藥使用中主要表現(xiàn)為:根據(jù)以往的經驗購買農藥,不愿輕易拋棄某些不合理的用藥習慣等。像這類農民,不僅要耐心講解,而且要介紹一些他們所熟悉的人的用藥經驗。 三、 從眾心理 農民在尋求經濟上安全的同時,還本能的尋求一種心理上的安全。在作物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總有一部分人缺少主見,他們的用藥標準不是根據(jù)自家田中作物的長勢和病蟲害發(fā)生情況,而是看到別人施藥,便跟著施藥,這種現(xiàn)象在農村還比較普遍。針對這類農民,主要是改變他們樂意“隨大流”的觀念,幫助掌握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和知識,增強自主決策能力。 四、 直觀心理 農民的總體素質偏低,是現(xiàn)實主義者,對一些新事物的判斷和結論往往是簡單直觀,所奉行的是“耳呼為虛,眼見為實”。要改變這類農民的觀念的行為,必須切實做好新農藥的示范工作,使之心悅誠服。 五、 依賴心理 存在依賴心理的農民,種田水平一般不高,不能有效的進行田間管理,另有少數(shù)農民雖然具備獨立進行田間管理的能力,但沒把主要精力放在這上面。他們的用藥主要是依賴有關部門的通知,不見通知不施藥。跟這類農民必須講清楚,病蟲害防治通知雖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但也不是放這四海皆準的“神方”,在具體應用時還必須結合實際,有所變化,同時應幫助他們提高獨立進行田間管理的能力。 六、 僥幸心理 部分農民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有時存在僥幸心理,導致這種心理的原因較低復雜,如過高地估計作物的抗逆能力,預計天氣形式對病蟲害的發(fā)生有抑制作用;認為作物已接近成熟,時間不長,影響不大;或因忙,或因懶,心存幻想。對具有僥幸心理的農民,首先要讓他們明白病蟲害發(fā)生的危害性,其次要講究科學,腳踏實地。 七、 保險心理 農業(yè)生產受自然界條件影響很大,加上農戶單薄的經濟實力,使農民形成的牢固的求穩(wěn)心理。在防治病蟲害的時候,部分農民不顧作物生長及病蟲害的發(fā)生情況,一味求穩(wěn),施保險藥,認為“藥多不壞菜”。針對這類農民要跟他們算產量、產值帳,還要跟他們算經濟帳、環(huán)境帳。 八、 了事心理 有些農民防治病蟲害量,能堅持按時施藥,認為只要按時施了藥就可以,就萬事大吉,而不檢查施藥效果。對于這類農民要告訴他們工作要有始有終,施藥后要及時檢查結果,在防治效果不佳的情況下要及時補救。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wǎng)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