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shù):6771 | 回復數(shù):0
西葫蘆化瓜是生產上較棘手的問題;霞粗肝骱J雌花開放后3~4d(天)內,幼果先端退綠變黃,變細變軟,果實不膨大或膨大很少,表面失去光澤,先端萎縮,不能形成商品瓜,最終爛掉或脫落的現(xiàn)象。目前西葫蘆化瓜已成為菜農最頭疼的一件事,現(xiàn)筆者將發(fā)生原因及預防措施作一簡要的介紹。 一、化瓜原因 西葫蘆化瓜的原因主要是環(huán)境條件不適或養(yǎng)分供應失調造成的。具體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 1.內因 由于授粉不良或根本就沒授粉,子房內不能生成植物生長素,導致胚和胚乳不能正常生長,加之營養(yǎng)生長與其競爭養(yǎng)分,當養(yǎng)分向雌花的供應不足的時候,子房的植物生長素含量減少,不能結實而化瓜。 2.外因 (1)品種品種不同,化瓜的多少也不一樣 一般對溫光敏感性不高,有一定單性結實能力,苗期內源激素產生多的品種,化瓜就少,相反,化瓜就多。 (2)溫度溫度過高 白天超過35℃,夜間高于20℃,造成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增強,碳水化合物大量向莖葉輸送,蔓秧徒長,營養(yǎng)不良而化瓜。溫度過低,白天低于20℃,晚上低于10℃,根系吸收能力減弱,光合作用也會降低,造成營養(yǎng)饑餓而引起化瓜。 (3)光照 西葫蘆進入開花階段,這時候如果遇到連續(xù)陰天或陰雨連綿,晝夜溫差小,加之光合作用受到影響,養(yǎng)分的消耗多于制造,就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而化瓜。 (4)栽植密度 密度的大小也是影響化瓜的因素之一,密度大,根系間競爭土壤中的養(yǎng)分,而地上部的莖葉則競爭空間,當葉面積指數(shù)達到4以上時,透光透氣性降低,光合效率不高,消耗增加。當每667m2密度達3000株時,葉子相互”嵌”合遮陽嚴重,化瓜率提高。 (5)CO2 一般西葫蘆植株周圍的CO2濃度低于300mg/L,或高于1800mg/L時,植株的光合作用會受到影響。植物體內積累的碳水化合物將減少,雌花發(fā)育不良,引起化瓜。 (6)SO2 城市近郊有的工廠產生的SO2氣體隨風飄移,可以飄浮到西葫蘆田中;保護地里用煤火加溫,燃燒后也會產生SO2氣體;未經腐熟的禽糞、豆餅等有機肥料在分解的過程中,也能釋放大量的SO2氣體,這些SO2遇水生成亞硫酸,能直接破壞葉綠體而使植株受害。同時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有人曾測試,當空氣中SO2的含量達到0.2mg/L左右時,經3~4d(天)西葫蘆就出現(xiàn)受害癥狀而化瓜,達到1mg/L左右時,4~5h后就會化瓜。 (7)NH3 在露地或保護地里,氨氣主要來源于有機肥料的分解和高溫下氨態(tài)氮肥的氣化等。在一般情況下,氨氣可以被土壤水分所吸收,并被作物吸收利用,但高溫使氨氣逸散到空氣中,當含量達到8mg/L時,可使西葫蘆受到一定的危害;當含量達50mg/L時,西葫蘆就會化瓜,甚至死亡。 二、預防措施 1.選擇一些具有單性結實能力的品種,如綠寶等。 2.調節(jié)溫度 白天保持在25~30℃,超過30℃,應適當放風。夜間保持在15~20℃,溫度過低,可通過爐灶加熱或點沼氣燈的方法加溫。為了防止SO2的危害,保護地加溫時,煙道必須嚴密,不漏氣,加溫火源一定設在栽培室外間,地下有機肥一定腐熟后再用,管理上加強通風。 3.補充光照 在保持棚內溫度的情況下要早拉晚放草苫,假如遇到連續(xù)陰天或陰雨連綿,可用點燃沼氣燈,貼掛反光膜的方法加強光照。 4.激素處理 在西葫蘆開花后2~3d(天),用100mg/kg赤霉素或100mg/kg的防落素噴灑,均能使小瓜長得快,不易化瓜。 5.確定適宜密度 栽植密度應控制在2000~2500株/667m2,采用大小行距種植時,大行距80cm,小行距60cm,株距40cm。 6.增加CO2濃度 西葫蘆植株周圍CO2濃度低于300mg/L時,可通過通風,空氣對流來增加棚內CO2的濃度或進行CO2施肥。棚內CO2濃度高于1800mg/L時,適當放風即可。 7.減少NH3氣來源,施用充分腐熟的圈肥、有機肥;施用氮肥時要深施少撒施,尤其是碳銨一定要埋施。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