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shù):9107 | 回復數(shù):1
傳統(tǒng)栽培蘭花的植料主要用田土、牛糞土、烤土、浸泥、腐殖土、塘泥、培養(yǎng)土等各種土為主。它們都存在綜合成分復雜、不易控制營養(yǎng)元素成分、不易滅菌、不易控制水分和空氣在土壤中的平衡的通病。 中國蘭花的生長發(fā)育既決定于母株的遺傳因子也受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如何在蘭花栽培過程中將其所需的光,溫,水,土,肥,氣六大環(huán)境因素作適當?shù)恼{配,以達到栽培目的,是種好蘭花的關鍵所在。 蘭,長于幽谷,承雨露而生。她扎根于腐植土中巖石縫隙中,依靠落葉腐爛的有機質來補充所需的營養(yǎng),根壯葉茂,極少病害。于是古人最初從山里找尋到蘭時,為了讓心愛之物長得健壯,就開始模仿原生態(tài),讓蘭在新環(huán)境適應生存。 古人種蘭,首選腐植土,一般選擇挖取在蘭生長的地方的土作栽培植料。想蘭喜潔,更少藥少肥,在露天院落里經受風吹雨淋錘煉的草自然也是越來越壯。 這樣的經驗一代一代流傳下來,每每閱讀古蘭譜,感受著前輩對蘭的喜愛,發(fā)乎于心,更是對此法情有獨鐘。以為這樣的種法就是最好,最適合蘭的。 由于蘭花的種類不同,原產地氣候條件各異,生態(tài)習性不同,其栽培管理方法也因而不同。為了使蘭花愛好者對養(yǎng)好蘭花有一整體概念,特介紹蘭花栽培管理技術的基本原則和前人及我們實踐中的經驗,以便掌握蘭花的共性和培養(yǎng)的基本方法。 蘭花的栽植,不單是指家養(yǎng)的栽培品種(即熟草)的“翻栽”,也包括野生蘭花(生草)的“新栽”。此外,除了以分株繁殖為目的的翻栽以外,遇有特殊情況也需要翻栽,例如合并、加肥、除蟲和治病等。另外,從蘭花栽植的方式來講,又有根據(jù)蘭花種類、栽培環(huán)境和栽培目的等因素, 而選用盆栽、地栽、附生、筐栽、包蔸、盆景等類?梢,蘭花栽植的概念,已遠遠超出“分株”、 “翻栽”、“分盆”的涵義。 一、培養(yǎng)土的準備 栽植蘭花需要特制的培養(yǎng)土,又稱為“蘭花泥”。蘭花的培養(yǎng)土,以疏松透氣、排氣良好、肥料適量、無病蟲害潛藏為宜。培養(yǎng)土的成分,由一種或數(shù)種基本成分(基質)制成。這些基本成分有土壤、肥料、還有其他材料,種類頗多。有些成分似乎與“土”無關,但都是蘭花賴以穩(wěn)定植株和生長發(fā)育的基質。 (1)培養(yǎng)土的配方。華東地區(qū)植蘭一般喜愛用紹興、余姚等地的蘭花泥,近年峨媚“荷王”牌仙土亦受人們歡迎,但這些培養(yǎng)土數(shù)量有限而價格昂貴,只可供換盆之用。大面積地栽要數(shù)以百噸、千噸的培養(yǎng)土,只有就地取材。我們經過多年實踐反復篩選,確定最佳配方是:黃沙土四份、鋸木屑四份、河沙二份;如是黃壤土則河沙一份、鋸木屑一份、黃壤土一份。均經充分混合而成。配成的培養(yǎng)土pH值宜在6.5—6.8之間,疏松透氣,保水透氣性俱佳,且營養(yǎng)全面。河沙、鋸木屑起導水透氣之用,鋸木屑被細菌分解,能緩慢釋放氮、磷、鉀等。黃壤土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經過多年觀察,此配方甚宜蘭花生長。尤其適合作野生蘭花馴化栽培的基質,對春蘭、蕙蘭適合,對建蘭、寒蘭也很理想,無論著花率、抗逆性都顯著增加。 (2)竹根泥。系指經過多年栽種的竹叢根部的泥土。這種泥土由于竹鞭、竹根的竄生以及竹葉和筍籜的腐爛,變成結構疏松、排水良好、具有一定肥力而又不過分肥沃的土壤,適合于蘭花生長。竹根泥的質量取決于三個因素:首先是原先的土質,這是竹根泥的前身和基礎,以砂質壤土為最好;其次是竹叢栽植的年代,歷時越長,竹根竹葉、竹鞭的作用越充分;再次是離竹蔸的遠近,越靠近竹蔸的泥土越好。 (3)苕糠土。苕糠是將綠肥(紫云英)的植株收割、曬干、粉碎而成。將苕糠與竹根泥或一般沙質壤土混合、堆積、腐熟,即成苕糠土。其配制方法為:選避雨的場地,一層土壤撤一層苕糠,澆一次豬糞水,如此逐層堆積;堆完后在表面灑水潤濕后,再用稀泥敷上進行封閉。堆積發(fā)酵半年后即可使用。使用時按比例摻入其他培養(yǎng)土。 (4)腐葉土。用敗葉或青草、高稈堆積澆水或澆肥,敷以稀泥封閉,經腐熟和篩制而成,最好用未結種子的青草,并經充分腐熟,殺滅病蟲和雜草種子,否則日后蘭盆雜草甚多。 (5)山泥。即原生長野生蘭花的山林土壤。系枯枝落葉多年堆積腐爛與土壤相互混合。自然形成的腐葉土,合有豐富的腐殖質,疏松而透氣,很適合蘭花生長。在運輸方便的情況下,大量挖取山泥用以栽植蘭花,比較簡便、經濟,用于馴化生草更好。闊葉林下的腐殖土,尤其是栗樹下的腐葉土是十分理想的蘭花用土。 (6)塘泥。結合冬修水池、魚塘,從中將泥挖出、曬干,然后打碎成細粒,可用以栽培所有花卉,包括蘭花。 (7)田土。即選擇田間疏松的表土,摻人少許砂質土或少量礱糠灰,再加入些腐熟的堆肥或經發(fā)酵腐熟后的豆餅、菜籽餅等有機肥料,促使改良土壤結構,加強肥效。經過多次翻堆拌勻后,再過篩。這種土壤近中性,沒有腐殖質土那樣好。所以只有在沒有合適的腐殖質土或山林砂質壤土時,才勉強使用,大都用于栽培粗種蘭花之用。 (8)牛糞土。將發(fā)酵后的干牛糞敲碎研細,混入砂質土壤或田土的表土,以1:3比例配制成。最好選取冬季喂干飼料的牛糞,因為干草料經牛胃反芻后,雖然纖維細碎,但仍富有彈性,又是植物纖維,含有一定養(yǎng)分。這種牛糞土松軟多肥,極適合蘭根的好氣。臺灣藝蘭界常有人采用這種牛糞土,作為培養(yǎng)地生蘭類的填充材料,效果很好。 在國外,栽培地生蘭類,一般用腐殖土或腐葉土5份加沙1份;或用泥炭土3份加河沙1份、摻入碎于牛糞,充分混和后使用。 附生蘭的栽培基質,是以苔蘚、蕨類為主,加入少量樹葉、小塊木炭和碎干牛糞。 用土壤植蘭之前,用陽光曝曬土壤進行消毒滅菌。在夏日。將土壤攤開,讓太陽曝曬3天以上,可將其中病菌、蟲卵殺死。 培養(yǎng)土在使用前要測定和調整其pH值。對過酸的土壤,可用石灰調節(jié)。對過堿的土壤,使用過磷酸鈣、硫酸亞鐵等混入土中。總之,控制土壤pH值在中性偏酸一點為宜(即pH5.5—7)。利用有機肥,如青草、樹葉漚制肥料,加入土壤中改變土壤酸堿度是較好的辦法。 此外,在種植蘭花之前,應將營養(yǎng)土過篩分級、使大粒和小粒分開。種植蘭花時將大粒放在盆底,以利排水。同時對土壤干濕程度也應調節(jié)好,不宜過濕也不能過干。最好是將土壤團在手中用力一捏,土能成團;松開手抖落一下,土壤又散成顆粒狀,這樣的干濕度才適宜。 二、養(yǎng)蘭場所的準備 1.生產性地栽 地生蘭的原始環(huán)境是生長在山林幽谷之間,地勢高爽,有樹木遮蔭,構成潤濕小氣候。溫差小,空氣潔凈。當引種馴化時,應先模擬其野生環(huán)境,方能栽得花繁葉茂。目前隨著工業(yè)發(fā)展和城市現(xiàn)代化、綠化工作一時又不能相應跟上,受工廠和交通工具的污染。所以都市中培養(yǎng)蘭花都不及郊區(qū)生長健壯。為此我們所建蘭圃在安徽省會合肥市南郊,地處江淮分水嶺南側,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1008毫米,無霜期250天,與野生蘭花的原牛環(huán)境有差距,與寒蘭、建蘭的原生地氣象因子相差甚遠,所以在馴化植蘭場所作了精心設計和對環(huán)境因子調節(jié)作了切實可行安排。蘭圃占地約1.5萬平方米,呈長方形,圃有一長方形水塘,用以貯存雨水。圃中每隔2.5米左右固定2.5米高的毛竹一根,上方橫扎毛竹成架,用以鋪扎第一層遮光網,在距第一層遮光網下方20厘米處再置一橫向細毛竹,用以鋪排第二層活動遮光網。第一層遮光網從春到秋基本固定,第二層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收或放。用心調節(jié)光、溫。 苗床寬度為1.2米,長度12—16米(隨地形)高度約30—40厘米(5—7塊磚高),苗床間隔50厘米,通道寬130厘米。便于日常管理。冬季時每兩床扎一塑料大棚,進行保暖。下雪天注意清雪、避免雪多壓蹋塑料棚。約每畝(一畝≈667平方米)地砌貯水量1立方米的水槽兩個,以處理自來水。冬季在塑料棚內相隔4米左右設置100—150瓦燈泡,主要用于增溫。 2.露地栽培 (1)樹蔭地栽喬蘭。這是以觀賞為目的,利用有稀疏樹蔭的屋前、墻隅或游覽區(qū)適當栽植在地上,但必須挖除原有瘠薄粘土,換入疏松腐殖質土或良好田內表土。進入冬令時節(jié),在根部泥面上鋪蓋一些稻草,以免凍傷蘭根。假如有嚴寒,還需在葉叢上面敷設草簾或其他松軟遮掩物,以防凍害。這種地栽養(yǎng)蘭除盛夏酷暑需加強管理防護外,一般都可粗放,任其自然生長。露地栽種的蘭花都是不具瓣型的粗種。翌年春季,天氣轉暖后,方可揭除御寒遮掩物。經過多年生長后,只要適時澆水,施肥,它的適應性還是比較強的,能年年盛花,幽香瓢遠,為點綴田園之佳品。但是,在布置地栽養(yǎng)蘭時,除考慮布局的幽靜外。對蘭花的習性也應斟酌,如春蘭喜偏陰、蕙蘭宜稍陽,秋蘭、寒蘭、報歲蘭不宜受凍。 (2)盆栽養(yǎng)蘭。也就是指蔭棚養(yǎng)蘭。凡是盆栽養(yǎng)蘭最好用泥盆,即素燒瓦盆,它透氣性良好,能濾水,而且價格便宜。是經濟實惠的栽蘭用品。但瓦盆比較粗糙,不美觀,用于展覽不相宜。瓷盆或釉盆外表美觀,但透氣性、濾水性都很差,如用以長期栽蘭,容易將蘭根漚壞,使蘭花難以生長旺盛。所以在用瓷盆或釉盆栽蘭時,必須在盆底多墊—些排水瓦片;虬鰵ぶ愄畛湮;而且澆水要有節(jié)制,不宜過量。如果用泥瓦盆栽種蘭花,參加展覽時可將其套在較大的瓷盆或釉盆之內。 宜興紫砂盆,外形美觀大方,又有一定的透氣性能,比較適宜于栽蘭。 新買的蘭盆須用水浸泡數(shù)日,尤其剛出窯后的瓦盆更必須讓其吸足水分,完全消除其火燥之氣。一般栽蘭,新栽的蘭多用新盆,換盆時多用舊盆。 凡是盆栽蘭花,最好不要直接坐放在地上,因為容易受到蟲害和雜草叢生的滋擾。尤其是熱夏季,驕陽炙熱,地溫上升,傷害蘭草;每當雷暴雨、梅雨季中,濕熱上升更大,容易蒸壞蘭根;更因緊貼地面通風不暢。不利氣生根生長。為減少上述影響,可將蘭盆放在水泥板壘成的蘭臺上,便于上下對流,不斷供給新鮮空氣,促進蘭花呼吸作用,增強代謝機能,積累養(yǎng)分和能量制造,使蘭花生長健壯,又可避免螞蟻、蛞蝓等侵害蘭很。假如受條件限制,可用一只空泥盆反扣倒置在地上,再將盆蘭放在上面。 3.蘭室栽培 蘭室主要供地生蘭越冬之用。不同種類的蘭花,生態(tài)習性不同,所以對于越冬進室的時間和室溫要求也不相同。 地生蘭類只要氣溫不低于7℃—8℃。大都可以露天栽培。江蘇、浙江一帶習慣在“立冬”以后,把要求氣溫稍高的建蘭、寒蘭、報歲蘭搬進室內培養(yǎng),將一些有花蕾的春蘭和惠蘭移置在廊檐下或避寒的地方,以免受初霜的侵襲,影響花蕾發(fā)育!靶⊙币院,把由假鱗莖培育出的盆蘭和瘦弱小草,尤其屬素心瓣的蘭花,逐步搬入室內,安放在靠近窗口的蘭架上,以便受到陽光的照射!按笱币院,將全部盆栽蘭花搬進室內養(yǎng)護。蘭花入蘭室前,先把蘭盆周圍汰洗干凈,既可防止泥污沾染蟲卵、霉菌等,又顯得清潔雅觀。蘭盆放置時注意合理排放,既便于陽光透射又有利于通風。 地生蘭在室內越冬時,關鍵是掌握好溫度與濕度。一般室溫要保持在7℃—8℃以上,報歲蘭最理想應保持在10℃—15℃。蘭盆入室后,如果天氣尚未嚴寒結冰,中午前后應將南面窗子打開,北面開小氣窗,便于室內空氣流通。晚時,如果室內溫度仍在5℃以上,可將南北之小氣窗微開;如低于5℃,應把全部窗戶關閉。隆冬季節(jié),只在無風晴日中午,稍半開窗,略為透氣,待太陽稍偏就應關閉門窗,臨晚加掛草簾或棉布簾。如溫度持續(xù)降至3℃—5℃以下,則可用有煙囪管的煤爐加溫。 交春之后,氣候逐漸轉暖,晴朗的中午可將蘭室門窗全部敞開,但要注意氣溫的變化;下午溫度漸降,宜將南窗半開半閉;夜幕降臨前仍全部關好。在這期間,蘭室溫度最好經常保持在10℃左右,如果溫度偏高,會引起春蘭的早花品種提早開花,花朵也易于早萎。初春之際,更要防止倒春寒,影響花蕊生長,甚至凍傷蘭根。 “驚蟄”之后,凡沒有花蕾的春蘭和惠蘭都可出房,搬置在露天臺架上,晚上在棚架上加蓋蘆簾,防御霜害。凡帶有花蕾的各類蘭花仍應留在蘭室內養(yǎng)護,待“清明”后,方可搬出室外培養(yǎng);但晚間仍應注意防止晚霜。 在室內養(yǎng)蘭期,尤其在嚴寒季節(jié),對盆栽蘭花的干濕度必須特別注意。盆土宜干,何時需要澆水,可看盆面,如表層泥土呈粉末松敬狀態(tài)時,而下面的土尚微潮,不可等盆土完全干了再澆水。澆水時先將盆蘭搬下,放在地上,沿著盆口水槽澆水,切忌將水浸入葉束。也可把蘭盆放在水缸中淺浸數(shù)分鐘,水以浸及盆腰為限。在澆水時,如水浸入葉鞘中,應及時用于布抹去水痕,或讓陽光曬干后,方能搬回室內。由于蘭花長期放置在室內培養(yǎng),葉面上常附著許多灰塵,妨礙新陳代謝?蛇x擇晴暖天氣,中午時分將盆移至室外的陽光下,用細孔噴壺噴灑清洗葉面,沖滌塵垢,待水漬干后,再撤回室內。如果水漬未干,蘭葉沾濕部位容易發(fā)黑、枯萎。 室內養(yǎng)蘭,加溫期間。室內氣溫往往偏高,葉叢顯出干燥,盆內土面干松,或盆面苔蘚憔悴。就應及時在通道和墻上噴灑些水,讓其蒸騰,以調節(jié)溫度?傊,室內養(yǎng)蘭,無論盆內蘭草或盆面苔蘚要保持綠翠為好。 如為業(yè)余養(yǎng)蘭者,因條件所限,可利用室外朝南向陽沿墻處,一面倚借墻體,另三面用磚砌成單斜式地箱。面積大小,可根據(jù)盆缽多少而定。地箱上的斜面裝置開關兩便的木框玻璃窗或塑料薄膜窗。蘭葉長而高的,放置在靠墻空間較高的位置,應放在倒置的空花盆上,或放在疊壘成有合適高度的磚塊、條木、水泥板上。低矮的蘭盆逐行向前排列、所有的葉尖或環(huán)葉頂部都不能觸及窗面的玻璃或塑料薄膜。在嚴寒季節(jié),每當氣溫過低或風雪日子里,斜窗上必須覆蓋足夠防止寒氣侵入的草簾或其他的遮蓋物。在天氣晴和時,尤當立春以后,陽光照射時,可揭除防寒草簾;中午陽光較強,氣溫稍高,可將蓋窗掀起擱成一條縫隙,調節(jié)新鮮空氣。陽光偏射后應立即關起蓋窗。日常要十分注意,在蓋窗玻璃上不能凝聚過多的水滴,防止其滴入葉叢,沾濕部位往往發(fā)黑腐爛,甚至枯死。 三、蘭花的栽植 1.栽植時機 無論翻栽或是新栽,時機的選擇對蘭花的成活、長勢、發(fā)育都有很大影響。因此十分重要。一般比較適宜的時間是蘭花的體眠期,即3—4月份,新芽沒有出土之前為好;論時令,則是春分到清明之間。若在新芽出土之后,操作十分不便,稍不小心即碰斷碰傷新芽。當蘭花的休眠期即將結束,新芽和新根正處于即將長出而又未長出之際,此時栽植最佳,栽后不久即能走根出芽,恢復正常生長。如果栽植過早,則栽后蘭花不易“還陽”,如遇低溫、寒潮、晚霜、春雷往往造成凍傷。長江流域冬季蘭室很少加溫。冬季十分寒冷,因而不主張在嚴寒冬季分株。 為了分株時操作方便,可以在分株前讓土壤適當干燥。使根發(fā)白,產生不明顯的凋縮,使本來脆而易斷的肉質根變得綿軟,分株和栽盆時不致折傷根部太多。 規(guī)模較大的蘭圃,栽植工作量大,前后花費時間較長。應將名貴品種安排在最佳時間栽植。一般品種可以酌情推遲或提早。 2.采用蘭苗 繁殖用蘭花應當選用生長良好無病蟲的蘭苗。蘭花經2—3年栽植,就要換土或換盆,這時應結合分株繁殖。換盆時以左手掌托住花盆底郎,右手手指伸開細心伸入蘭苗葉叢中擋住盆土,然后將蘭盆放倒,盆身傾斜側對人面,盆口下緣觸地。這時兩手同時將盆稍往上提,使盆下緣輕輕地叩撞地面,讓盆土松動,轉動盆身,改變盆口下緣叩撞地面的接觸點,讓盆土逐漸均勻松動而脫離花盆。右手托住蘭株,左手將花盆取下。如果蘭花植株過高,則宜在木椅或水泥臺邊沿處叩撞盆門下緣,使蘭葉懸于空中而不受傷折斷。蘭花盆土與盆分離后,將蘭苗及盆土平放,使土坨不致猛然松散裂開,導致蘭花根系折斷。再細心把土坨輕輕拍打松散,逐步將舊盆土抖落。小心抓住假鱗莖,以免傷及葉和嫩芽,尤其是保護根尖。剪除已枯黃的葉片、假鱗莖上的腐敗苞葉及腐爛干空的老根。但對有新芽的假鱗莖上的葉片應盡量保留,以促使新芽生長良好。 對經選擇已清理好的較大叢植株。找出其兩假鱗莖相距較寬、用手搖動時又容易松動之自然縫隙,將兩個假鱗莖剪開,前人謂之“開馬路”然后用兩手控兩叢基部,沿“馬路”輕搖慢拉將其分為兩叢。 將分開的蘭叢適當修剪,再用800倍清水稀釋的托布津溶液,浸泡10—15分鐘,只宜浸根,不宜浸葉;也可用1000倍水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注意只消毒傷口部分,然后將蘭晾于陰涼通風處。待蘭根發(fā)軟、容易彎曲時即可栽植。一般天氣晴朗時,晾半天時間就可以了,當然不能晾得過干。 3.栽植程序 分開的蘭叢,不要拆得太零星,每叢至少有3—5苗,最好是一年生植株、二年生植株和三年生植株保留在同一叢中。 (1)墊盆。盆底用—塊瓦片蓋住排水孔,再用磚塊,瓦片或貝殼逐步填充,其中大隙縫填充以泥;蚨故,一般約為盆內高度的1/2—1/3。上余的凈高約10—15厘米,留作培養(yǎng)土層。其具體高度應根據(jù)蘭花的種類及蘭根的長短和盆的高矮而定。鋪墊物不要填得太密太實,應保留一點孔隙。實踐證明,有的新根能在鋪墊層的孔隙中生長良好。 (2)栽植。在鋪墊層上,先填上2—3厘米的培養(yǎng)土,用手稍壓實,即可將蘭花正立擺布其上,根據(jù)植株與花盆大小,可以幾個單株、2叢、3叢或更多叢種在一個盆里。3叢宜栽成鼎足之勢。4叢可栽成四方形,五叢宜列成梅花形。蘭根要自然舒展,葉片要四方披拂。要緩緩地將蘭根放入盆內,使蘭根自然舒展,盡量不與盆內壁碰擦。 蘭株入盆后,就逐步固定蘭株姿勢。—盆栽一叢的,應使老假鱗莖偏居一側,使新芽有發(fā)展的余地。 一盆栽數(shù)叢的,每叢的老假鱗莖應相對地集于盆之中間,使新根新芽向外發(fā)展各有足夠的空間。 (3)填土。栽植時,一手扶葉,一手添加營養(yǎng)土,執(zhí)住蘭株基部稍往上提,以舒展根系,同時搖動蘭盆。讓培養(yǎng)土深入根際;繼續(xù)添土,并搖動蘭盆,調整蘭株的位置和高度。用手沿盆邊按壓,但切勿過重而傷根,繼續(xù)添土并擠壓,直至盆面土壤高出盆口2—3厘米,略呈饅頭形。培養(yǎng)土應將全都蘭根蓋住,掩至假鱗莖基部, 填土的深淺,傳統(tǒng)認為:春蘭宜淺,惠蘭宜深,但一般以不埋及假鱗莖上的葉基為度。新發(fā)蘭花在山野里生長時,植株上留下了土表上下的明顯標志,可以此標志為準;ㄅ璧拇笮∫惨椭仓甑拇笮、多少相稱,既不要盆大而株小又少,也不宜盆小而株大又多。一般植株的數(shù)量,以預計2—3年后剛好長滿盆為原則。植株大小與盆的高度相稱。既利于生長,又符合觀賞要求。 (4)鋪面。栽植完畢后,可在盆土表面鋪上一層小石;蚯嗵,最好是林下優(yōu)質苔蘚,既美觀、又可調節(jié)水分,還可保護葉面不被泥水污染,新芽也不致感染泥土中病菌而爛心;此外,還可減緩雨水對盆土的沖刷,保持盆土疏松。 (5)澆水。栽植完成后,即澆第一遍水,必須讓盆土濕透,水滴宜小,沖力忌大。若置于水盆中浸水、切不可浸泡太久。盆土一經浸濕,立即將蘭盆搬出,然后移置于蔭蔽之處養(yǎng)護。 四、栽植后的養(yǎng)護管理 掌握栽蘭技藝固然很重要,而管理養(yǎng)護好蘭花更困難,故有“三分栽、七分養(yǎng)”之說。蘭花的養(yǎng)護需要了解環(huán)境,積累養(yǎng)護經驗,以及耐心細心。最重要的是掌握蘭花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何時出芽、何時長葉、何時開花、何時休眠。再從溫度、濕度、澆水、施肥、通風、植保、惜葉、護花等方面進行養(yǎng)護管理,定能養(yǎng)好蘭花。 1.惜葉 蘭葉柔美而不軟弱,剛直而不僵硬。蘭花動人可愛,但好花不常有,花落無奈何;而蘭葉四季常青,永葆生機,給人以終年不斷之享受。蘭之幽雅,既顯現(xiàn)於花也托附于葉。而葉茂又為花好之前提,葉健茂則其自身制造營養(yǎng)豐富,則花多而美。如葉殘而花多,不過足急劇衰敗的征兆而已。 惜葉的重點首先是控制奸蔭蔽度、空氣濕度、適當?shù)乃屎捅3滞L良好。使蘭葉茂盛健全,蔥綠光亮。還要加強病蟲害防治,防止風、雨襲擊和機械損傷。此外要保全葉尖,蘭葉之端猶如劍尖、筆鋒、眉梢,能達意傳神。失去葉尖則顯得突兀、呆滯。保全葉尖,關鍵在于保障蘭花所需水分,養(yǎng)分充足,盆土疏松透氣,因而根系發(fā)達、完好,植株生長旺盛,無焦尖現(xiàn)象發(fā)生。有人認為,蘭花養(yǎng)得好的標志足葉尖穿得過針眼,就是指葉尖完好,鋒芒無損。 不同種類蘭花的葉尖形狀有所區(qū)別,有的漸尖,有的鈍而渾圓,有的凹缺,有的上翹;論葉色,有的蘭花品種為“金尖”“銀尖”(即葉尖端為黃色或白色)而顯其珍貴、稀有,這是葉尖在賞葉中的又一層情趣。 養(yǎng)護中平時要注意保護蘭葉,在操作時輕巧細心,不要碰撞蘭葉,保持其自然姿態(tài)。對被污染的葉片要小心清洗,噴水不可積存于葉束中心。對于枯黃老葉、病葉要及時剪除。 蘭葉的局部剪除,可于適當部位料剪一刀,剪成的尖角應小于30。也有對剪兩刀的,但不能剪成平頭。 2.護花 花芽出土以后,如果太多,則耗費母體養(yǎng)分過度,有礙葉芽形成和茁壯生長,應趁早去除多余瘦小花芽,每抹蘭苗留一花芽z即可。每盆宜保留3—5個花芽。根據(jù)蘭花的品種和盆的大小、苗的多少來適當保留花芽。為了保護和發(fā)展名貴品種,還可以將全部花芽掰去,讓其繁茂增殖;ㄑ可扉L期到開花期的這段時間內要保持適度的光照,使花色鮮麗而飽滿,富光澤而香氣足。光照如果過弱,則花的色調淡薄而缺乏光澤。 花開過久、耗費養(yǎng)分,有礙出芽長葉以及次年開花。春蘭的花約開半月,開敗后應及時將花葶剪除;萏m的花,到花序最后一朵花開放l周時,即將花序剪除。掰花葶時一手穩(wěn)住葉基,一手將花葶向一側壓倒,即可從基部斷裂拔去,也可剪除。解下的花草可以插瓶,尚可玩昧多日。一般蘭花在開花后都不讓其授粉結實,尤其是不很健壯的和名貴品種更是如此,否則影響第二年開花。如果要開展雜交育種,就適時進行人工授粉。并對母本精心管理,使其種實飽滿成熟。 3.溫度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處于溫帶和亞熱帶,而蘭花一般都出產在氣候溫和濕潤的地方,年平均氣溫較高,無霜期較長。我國東北、西北極少栽蘭,主要是溫度的制約。 在我國分布最北面的蘭屬植物是春蘭和惠蘭。它們的分布線上、冬季有霜凍或短期的積雪,夏季氣溫較高。但是由于蘭花多是生長在闊葉林與針葉林相混交的林內或于竹林之中,林木既遮擋了夏天的烈日,又抵擋了冬季的寒風;即使積雪覆蓋之地,對蘭花影響也不大,因為積雪實際上起著保護蘭花越冬的作用,積雪之下的地溫一般不低于0℃。我們對建蘭、寒蘭的引種馴化,已將它們從原產地向北推移了600—1000公里,而且是進行大規(guī)模的地栽?梢娞m花的生存能力與適應性還足比較強的。 在東北、西北及華北大部分地區(qū),冬季過于寒冷,室外不適于蘭花栽培。從10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下旬,材半年時間。蘭花都需要搬進室內或溫室內栽培。在長江下游地區(qū)冬季蘭花也要入室培養(yǎng)或棚內加溫。在福建、廣東、廣西、云南、四川、臺灣等省、區(qū)。寒蘭、建蘭冬季—般不需在室內越冬。江西、湖南和四川部分地區(qū),冬季仍需采取一定措施對蘭花加以保護。 蘭花對溫度的要求:蘭花種子發(fā)芽的溫度為:白天21℃—25℃,晚上15℃—18℃。地生蘭成長植株所需溫度,白天20℃—22℃,晚上 13℃—0℃。冬季蘭花休眠期,溫度可降低,如春蘭和惠蘭在冬季晚上最低溫度要求為4℃—6℃,降至0℃也可以,植株葉片在干燥的條件下降至零下2℃—3℃也無妨。蘭花的花是由花芽發(fā)展而來的,花芽的分化與溫度和光線有著密切的關系。前人做過很多關于蘭花花芽分化的研究,結論認為:12℃—13℃的低溫足夠使花芽分化,與日照長短關系不太大。但蘭花照射的光線愈多,則低溫影響花芽形成的效果也愈顯著。所以在春末至秋季將蘭花放在室外培養(yǎng)比戶內生長發(fā)育好。 調節(jié)溫度的目的,主要有3個方面,即:冬季防寒、夏防炎暑和改變花期。冬季氣溫低于0℃時,蘭花葉片和花蕾易受凍害,葉片出現(xiàn)水浸狀黑斑,花蕾萎蔫。如氣溫驟然急劇下降或特大霜凍,為害則更大。但冬季溫度過于偏高也不好,因為蘭花在冬季是處于休眠狀態(tài),溫度過高會干擾休眠。在夏季若是溫度過高,蘭花遭受暑熱,則葉片發(fā)黃,粗糙而無光澤,并易受病害侵襲,往往葉片基部開始腐壞。 蘭花的開花期受溫度影響很明顯,在一般條件下,適當?shù)厣邷囟染湍芴嵩玳_花。例如蘭花在平原和城市培養(yǎng)條件下的開花期,往往比原來野生條件下提早15—30天。利用這一生物學特性,可以適當調節(jié)溫度使開花期提前半個月至一個月。尤其是春天開花的種類,一般在上年的7—9月即已形成花芽,待其通過冬眠階段,適當調高溫度,即可提前開花,趕上春節(jié)節(jié)日。但必須指出,調高溫度必須循序漸進。實驗表明,急劇地升溫反而會產生抑制作用,使花期推遲。 調節(jié)溫度的方法:溫度對蘭花生長發(fā)育影響極大,溫度過高則呼吸作用加快,消耗養(yǎng)分增多;過低則酶活性下降,合成少,生長發(fā)育緩。重要的是日溫差和季節(jié)溫差必須形成,這樣才能發(fā)芽開花。在馴化栽培的溫度調節(jié)上,我們采取與原蘭花產地近似的原則,夏季用雙層遮光網對蘭圃遮蔭,其降溫效果明顯,當氣溫高達35℃時,蘭圃中溫度只有31℃—32℃。冬季用塑料大棚保暖,當氣溫低至0℃時,塑料棚內仍可保持在6℃—8℃,冬季的溫差比露地小,這樣既有利于養(yǎng)分貯藏,又不致凍害。 調節(jié)溫度除建土蘭棚、蘭室外,還可以在蘭圃周旁栽種喬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坪,夏季可以吸收部分太陽輻射熱,冬季又可減緩地面和空氣中熱量的散失。即以草坪為例,據(jù)測定,冬季草地環(huán)境氣溫比泥地面高、白天最大差值可達4.4℃,有助于避免凍害;而夏季草地環(huán)境氣溫比水泥地低得多,有利防暑降溫。 夏季宜在空中、地表、花臺及蘭葉噴霧或噴灑清水。因為水分在蒸發(fā)時要吸收一部分熱量,可起到降溫防暑作用;同理如在近旁擴大水面亦有此效,如水池、蓄水池、水溝、水缸等。溫室則需在玻璃上掛簾擋光防熱。炎熱之際,更要注意通風和加強空氣對流散熱,局部掀起棚上遮掩物;蘭室則打開門窗,避免熱氣郁積。 溫度的調節(jié),除氣溫外,還應注意土溫。蘭根在土中生長,盆土的溫度對其生理機能有著直接的影響。一般條件下,土溫與氣溫是成正相關的,氣溫高則盆土溫度也隨之升高,但變化過程比較緩慢。首先是要防止烈日直射花盆,將土壤及盆曬燙,灼傷貼在盆壁近處的蘭根;還要注意澆水時水溫與土溫相近,不宜過分懸殊。 還有—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即人為的保護與蘭花本身的適應能力的關系。同所有植物一樣,蘭花對外界環(huán)境也有其適應性。并非天生嬌弱。因此,藝蘭者在為蘭花防暑御寒時,其措施宜適可而止。遮掩太密,時間過長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