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栽培技術(shù) [復(fù)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shù):6120 | 回復(fù)數(shù):0

超級版主 發(fā)表于: 2010-10-3 17:56: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一)概述
  別名黃梔子、黃枝、山梔子。
  為茜草科梔子屬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is]。梔子果入藥,主治熱病高燒,心煩不眠,實火牙痛,口舌生瘡,鼻規(guī),吐血,眼結(jié)膜炎,瘡瘍腫毒,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蠶豆病,尿血;外用治外傷出血、扭挫傷。根入藥主治傳染性肝炎,跌打損傷,風火牙痛。梔子花枝葉繁茂,花朵美麗,香氣濃郁,為庭院中優(yōu)良的美化材料,還可供盆栽或制作盆景,切花,果皮作黃色染料,木材堅硬細致,為雕刻良材。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省。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栽培。
 。ǘ┲参锾匦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00~200厘米。干灰色,小枝綠色,葉對生或主枝輪生,倒卵狀長橢圓形,長5~14厘米,疑而有光澤,全線,花單生枝頂或葉腋,白色,濃香;花冠高腳碟狀,6裂,肉質(zhì)。果實卵形,具6縱棱;種子扁平,花期6~8月,果熟期10月。
  (三)生長特性
  性喜溫暖,濕潤,好陽光,但又要避免陽光強烈直射,喜空氣溫度高而又通風良好,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是典型酸性土壤植物。不耐寒,在東北、華北、西北只能作溫室盆栽花卉。梔子對二氧化硫有抗性,并可吸硫凈化大氣,0.5千克葉片可吸硫0.002~0.005千克。
 。ㄋ模┰耘嗉夹g(shù)
  1.繁殖方法
  用扦插、壓條法繁殖為主,另外可用播種、分株法繁殖。
  (1)扦插繁殖
  北方10~11月在溫室,南方4月至立秋隨時可扦插,但以夏秋之間成活率最高。插穗選用生長健康的2年生枝條,長度10-12厘米,剪去下部葉片,先在維生素B12針劑中蘸一下,然后插于砂中,在80%相對濕度條件下,溫度20~24℃條件下約15天左右可生根。若用20*10的-6次方~50*10的-6次方吲哚丁酸浸泡24小時,效果更佳。待生根小苗開始生長時移栽或單株上盆,2年后可開花。
  (2)壓條繁殖
  4月份從3年生母株上選取健壯枝條,長25~30厘米進行壓條,如有三叉枝,則可在叉口處,一次可得三苗。一般經(jīng)20~30天即可生根,在6月可與母株分離,至次春可分栽或單株上盆。
 。3)播種繁殖
  多在春季進行,種子發(fā)芽緩慢,播后約1年左右發(fā)芽,3~4年后開花,北方盆栽不易收到種子。
  2.田間管理
  梔子喜肥,但以多施薄肥為宜。土壤喜偏酸,排水良好。小苗移栽后每月可追肥一次;每年5~7月各修剪一次,剪去頂梢,促使分枝,以形成完整樹冠。成年樹摘除敗花,有利以后旺盛開花,延長花期。盆栽梔子在雨后要及時倒掉積水,葉黃時及時施礬肥水。
  在北方,常常是第一年從南方引種的梔子花,花大,第二年變小,葉變黃易脫落,嚴重時植株死亡。主要原因是北方土質(zhì)偏堿,氣候干燥和水質(zhì)不宜其生長。因此從南方引種,應(yīng)盡可能多帶土移植。平時澆貯存的雨水或用青禾草、果皮泡水,也可用無鹽泔水發(fā)酵后澆,如能在50千克水中加0.1千克硫酸亞鐵效果更好。生長旺期用研水追肥,能促進枝葉繁茂,葉色濃綠光亮。春秋兩季,生長緩慢。每2~3周施1次薄液肥,入夏后,氣溫升高,生長漸旺盛,可7~10天連液肥1次。早晚還可用清水淋棲葉面及附近地面,以增加空氣濕度,秋季霜前,移入冬季溫度不低于0℃的環(huán)境中越冬。
  3.病蟲害防治
 。1)蟲害
  梔子在濕度高,通風不良的環(huán)境中易遭介殼蟲危害,可及時用小刷清除或用100~150倍20號汽油乳劑等噴灑。
 。2)病害
 、倜簾煵
  發(fā)生在枝條與葉片,發(fā)現(xiàn)后可用清水擦洗,或噴0.3波美度石硫合劑,1000~1200倍多菌靈。
 、诟癄病
  常在下部主干上發(fā)生,出現(xiàn)莖稈膨大,開裂,發(fā)現(xiàn)后立即刮除或涂5~10度石硫合劑,數(shù)次方能奏效。
  (五)采收加工
  9~11月間摘取果實,除去果柄等雜質(zhì),入甑中微蒸或沸水(可加明礬)中微煮,取出后曬干。果實不易干燥,故應(yīng)經(jīng)常翻動使通風良好,以免發(fā)霉變質(zhì)。根夏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