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可能被忽視的氮鉀平衡!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shù):3628 | 回復數(shù):0

發(fā)表于: 2017-11-16 14:59:10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問題一:
為什么幼苗瘋長,枝條又細又長,既不抗倒伏,也不抗病蟲害,開花結果推遲,花果數(shù)量少?是氮肥偏高了?有人納悶了,我下了很多鉀肥!怎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分析:出現(xiàn)以上問題,確診為氮偏高了,是正確的,施鉀肥調節(jié)也是比較科學和穩(wěn)妥的方式,但核心點不在于下了多少氮肥和多少鉀肥,而在于根區(qū)有效氮鉀的比例,作物在不同時期有一個適合自己生長的營養(yǎng)平衡體系,其中氮鉀平衡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先考慮氮鉀比例的平衡,再去考慮具體下多少氮肥和鉀肥,這樣才可有效避免作物偏生偏長。
要把握好作物的氮鉀平衡,需理論與實踐結合,一方面涉及到作物體內不同時期的營養(yǎng)吸收規(guī)律,這個需要依靠理論來支持,也是內因;至于外因,則涉及到土壤情況、養(yǎng)分形態(tài)以及具體的施肥情況,這方面很多時候需要借助豐富的經驗和專業(yè)知識,這也是對農業(yè)技術人員的考驗。

案例1:有一個茄子基地,水稻田改種茄子,粘性土質,土壤養(yǎng)分為堿解氮150ppm,速效磷5ppm,有效鉀40ppm,氮高,磷鉀偏低。種植戶在苗期每畝施用8公斤水溶性復合肥料(22-6-14),采用人工灌根。結果它的茄子嚴重徒長,莖稈細弱,開枝少,用一組數(shù)據(jù)來說明比較直觀些,大部分正常生長的茄子株高與莖粗的比例范圍是25~30,而該基地達到了70。這對于后期的產量具有嚴重的影響。

這個基地無疑也是氮偏高了,造成了徒長。不考慮土壤,單從肥料角度考慮,是沒有問題的,茄子原本長勢較旺,苗期氮鉀比例控制在1.5:1是相對合適的,但我們往往很多時候忽視了土壤因素,土壤中氮鉀比例高達4:1,施肥再施高氮肥料,顯而易見,此時根區(qū)氮鉀比例相對茄子正常生長而言是嚴重失衡的。同樣施肥比例以平衡或高鉀型為主,整個植株偏矮壯型。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氮鉀比例失衡對苗期生長影響非常大,單考慮肥料比例不行,還需要考慮土壤情況。


 植保農技 forum
茄子根區(qū)氮鉀比例失衡,旺長

 植保農技 forum
茄子根區(qū)氮鉀比例平衡,植株生長矮壯

問題二:
為什么果實膨大速度慢?有人說肥料下的不夠;有人說,鉀肥下的不夠;也有人說氮肥下的不夠;還有人說,跟氣候有關,陰雨天氣,不利于光合作用,果實自然膨大不了;當然,也有人考慮到了土壤環(huán)境和根系的影響。

在氣候和土壤條件正常的情況下,施肥是影響果實膨大最廣泛和直接的原因,其中真正的核心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農民廣泛認可的肥料用量不足;另一方面是作物體內營養(yǎng)的平衡,尤其是氮鉀平衡。

目前,依然很多人存在誤區(qū),只要在結果期補足鉀肥,就不用擔心膨果的問題,鉀就是用來膨果的。

在這里要說的是,這完全是錯誤的概念。

回顧下氮、鉀在植物體內的功能,氮是合成氨基酸、蛋白質、核酸、輔酶、葉綠素等物質的重要物質,在細胞、組織、器官及產量建成中起著中心作用,氮在果實膨大過程中扮演著物質基礎、原料基礎的作用,更像一個“原料工廠”。鉀能夠促進光合產物的合成和轉運,在果實膨大過程扮演著“快遞員”的角色,幫助將生產的原料運輸?shù)叫枰牡胤健?br />
所以,光有氮提供物質基礎,而沒有足夠的快遞員(鉀)運輸?shù)叫枰牡胤剑遣恍械;相反,光有快遞員而沒有貨物可供運輸,也是不行。這里面就涉及到了一個概念,氮鉀比例的協(xié)調,只有充分協(xié)調,才能夠達到效率的最大化。

案例2:四川西昌的一家基地番茄出現(xiàn)僵果早熟的現(xiàn)象,經葉片檢測(用農化服務工具箱進行檢測)氮鉀比例約為1:4左右,建議番茄膨大期合理的氮鉀比應該在1:1.5~1:2左右,此時膨大速度明顯較快且不至于因為氮含量過高而出現(xiàn)裂果。

 植保農技 forum
番茄不膨大,早熟

 植保農技 forum
番茄葉片檢測結果

案例3:在云南賓川,一葡萄種植戶種植紅提(紅地球)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果實發(fā)育期果粒膨大慢,有“僵果”現(xiàn)象。采用農戶服務工具箱進行葉片分析發(fā)現(xiàn)穗位葉氮鉀比為1:22.5,而在葉分析標準中果實膨大期穗位葉氮鉀比是1:8,鉀偏高,氮鉀比例嚴重失衡。發(fā)現(xiàn)后及時調整施肥,每畝施用6kg硝酸銨鈣和3kg液體肥(270-60-170),同時葉面噴施糖醇鈣肥。施肥后膨大效果明顯,果粒硬核期單粒重量達7克,達到平均水平。

案例2、3由楊依凡提供。這兩個案例告訴我們,在果實膨大期,應注意氮鉀比例平衡的問題,鉀偏高,氮鉀比例失衡會導致“僵果”現(xiàn)象。

案例4:去年在海南哈密瓜種植區(qū)域走訪,了解一個情況,根據(jù)研究人員長期的跟蹤試驗,發(fā)現(xiàn)在哈密瓜果實膨大期,氮鉀比為1:1.5時較適合哈密瓜果實膨大,在設計試驗的時候,研究人員嚴格按照這個比例調配,只是氮素形態(tài)不同,結果在不同土壤上出現(xiàn)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植保農技 forum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果實的膨大與氮鉀平衡有直接的關系,但要做到氮鉀平衡,光考慮肥料層面的氮鉀比例是不夠的,還需要考慮土壤因素和肥料形態(tài)因素。

本案例主要由作物營養(yǎng)與施肥研究室蘇效坡提供。

如何確保作物根區(qū)氮鉀平衡?
涉及到三方面的問題:一、對作物營養(yǎng)吸收規(guī)律有充分的了解。這方面需要借助基礎理論研究,一般可依靠大量研究資料綜合后獲取答案,對于研究較少的作物,可能需要專業(yè)人士開展長期的試驗研究和田間調查。

二、對土壤養(yǎng)分情況以及植株養(yǎng)分含量有較充分的了解。

三、對肥料知識有充分的了解,不同形態(tài)間的差異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根區(qū)實際的氮鉀比例。
第二個問題可以通過儀器檢測來實現(xiàn),其它兩個方面,如果種植經驗豐富的,可以根據(jù)多年摸索隱約探索出來,但在探索過程中交的學費會比較高,如果是種植新手,不妨多聽聽經驗豐富人士以及專業(yè)技術服務人員的建議。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