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shù):2550 | 回復數(shù):0
在果樹生長季節(jié),很多果農(nóng)都是能多澆水就盡量多澆,且一直延續(xù)著大水漫灌的習慣。有的一畝地澆10多個小時,也有的把樹盤打成畦,一次灌水幾十厘米深。尤其在偏離村莊、電力供應不正;蛩Y源缺乏的地塊,好不容易有澆水的機會,更是一次把果樹灌飽。 其實,根從土壤里吸收到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供給植物生活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需要的水分只是一少部分,絕大部分都變成水蒸氣,通過葉片上的氣孔蒸發(fā)到空氣中去了。 研究表明,果園土壤的田間持水量60%~80%最為適宜。直觀的判定標準是20厘米深的土壤手捏成團、落地能散。維持這樣的濕度,就不需要灌水。生草果園或覆蓋果園之所以能減少澆水次數(shù),就是因為地表植被長期維護了這一適宜濕度。 水分和空氣是根系發(fā)育的兩個重要因素,但它們之間又是一對矛盾。水多了,占據(jù)了土壤孔隙,空氣就減少。土壤干旱,土壤中水分少了,空氣就多。因此,果園澆水,不能僅僅考慮水分供應,還應當考慮要使土壤保持一定的含氧量。 綜合考慮水在果樹體內(nèi)的作用以及水與土壤中空氣的關系,可以肯定地說,大量灌水是一種違背科學的做法。全園大水漫灌有害無益,還浪費水資源。由此看來很多專家提倡建立施肥澆水帶,每次只澆行間一部分或生長季節(jié)隔行澆水,是科學的。(黃村利)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nóng)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wǎng)絡經(jīng)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