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shù):3712 | 回復數(shù):0
一次,我看到幾個老人和婦女在鋤草,就趁他們休息時攀談起來。 這個由老人和婦女組成的鋤草小組已在地里干了快一個星期的農活,這個活是我們農場安排的,如果是他們自己家的地,他們才不愿意費這樣的功夫,10元的除草劑解決一天都干不完的鋤草活。 當然,他們也知道除草劑不好,因為打除草劑的時候他們會感覺渾身不舒服,但由于很快完成這個活,忍一忍就過去了。他們不斷地忍,各種疾病都忍出來了。 年齡最大的老人已經快80歲了,是村里的勤快人,我們都喊他叫五老爺。五老爺話不多,相信勤勞才能夠致富,他常年在農場干雜活,有什么活就干什么,人也聰明,不僅會除草,還會揚場,干泥瓦活。他的兒女都已結婚,最遠的嫁到北京,孩子都不在身邊,老兩口在一起,除了伺候自己家的五六畝地,還抽空來農場打工。五老爺家的大兒子在棗莊煤礦上打工,因事故被機器吞掉了一只手,面對如此明顯的工傷事故,打官司竟然沒有贏。對方律師是誰給的錢多向著誰,白的能夠說成黑的。這是老人的一塊心病,在他面前不能提這個話茬。 婦女中有一位我們叫三嬸子的,善言談,也60多歲了,干農活也是一把好手。她的兒女也已結婚,在外面打工,每人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 被問到:“現(xiàn)在好,還是生產隊的時候好?”時,三嬸子快言快語地說:“還是現(xiàn)在好!”因為生產隊的時候人們很窮,三嬸子是騎著電動三輪車來除草的。 但當聊到水不能喝了的時候,三嬸子開始懷念當年的水好,“那個時候河里的水多清啊,我們都到那里洗衣物,現(xiàn)在不行了。”她嘆了一口氣,現(xiàn)在的河水變成了臭水溝,再也沒人到那里洗衣物。 “不能生病啊,到了醫(yī)院里,人烏央烏央的!币拭缮饺苏f“烏央”一般都是指成群的動物,三嬸子卻用來形容臨沂醫(yī)院里的病人。 他們不知道,今天的所謂好日子就是用那些“烏央烏央”的病人,加上發(fā)臭的河水等為代價換來的。農民容易滿足,他們感覺科學技術解放了他們的勞動力,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辛苦種植出來的糧食在城市里,還不如水貴。還有,有些“科技發(fā)明”能讓他們省力氣的同時,也讓他們面臨嚴重的健康風險。 “那個時候哪有什么癌癥啊,聽都沒有聽說過!焙腿龐鹱右黄饋淼耐榻舆^話茬。 面對低廉的糧食價格,他們更不愿意向地里投入勞動了,能省事就省事。農民種地,沒有定價權,今年西瓜2毛錢一斤都沒有人要。 上述3個婦女和一個老人的鋤草小組,平均年齡65歲,這個65歲組合,在全國或許不是個案。 這么多年來,農民都是忙完自己的活,才來我們的試驗田干零活,而干零活的大都是60歲上下的老人和婦女,最小的50歲,最大的79歲。我們在低產田上實現(xiàn)的噸糧田,就是靠這樣的老人,在他們忙完自己的農活后,來實現(xiàn)的。如果有機農田里投入的是青壯年的勞動,再更好地利用農時,精耕細作,玉米小麥實現(xiàn)3000斤/畝是非常有可能的。 城里退休的人,每天都在打太極拳或跳廣場舞,甚至年輕人有力氣都不知道往哪里使,農村的老人和婦女卻要為他們生產糧食,社會分工竟然是如此滑稽。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wǎng)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