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褐斑病的病原及防治 [復制鏈接]

二維碼
發(fā)表于: 2015-7-29 09:18:03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番茄褐斑病主要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于田間越冬,翌年直接發(fā)芽或產(chǎn)生新的分生孢子是初次侵染來源。病菌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及灌溉水傳播到寄主,從寄主的氣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條件適宜時2~3天即可染病,進行再次侵染。
 植保農(nóng)技 forum
菌絲無色,或黃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梗細長,叢生,淡褐色,梗基部數(shù)節(jié)略膨大。分生孢子長圓筒形或棍棒形,淡黃褐色,孢子有隔膜0~20個,大小56.9~134.9 um×4.6~11.4 um。病菌生長適溫25~28℃,最適pH6.5~7.5病菌的潛育期很短,溫度適宜時,僅2~3天就可形成病斑。
葉片受害現(xiàn)近圓形、橢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病斑,大小不等,灰褐色,邊緣明顯,直徑1-10mm, 較大的病斑上有時有輪紋。病斑中央稍凹陷,有光澤。高溫高濕時,病斑表面生出灰黃色至暗褐色霉,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時密如芝麻點,因而稱芝麻瘟。       莖受害,病斑灰褐色凹陷,常連成長條狀,潮濕時長出暗褐色霉。
 植保農(nóng)技 forum
果實上病斑圓形,幾個病斑連合成不規(guī)則形,初期病斑水浸狀,表面光滑,后漸凹陷成黑色硬斑,有輪紋,潮濕時長出暗褐色霉狀物。  
 植保農(nóng)技 forum
葉柄、果柄受害癥狀與莖相同。
防止方法:
(1)輪作:重病田與非茄科蔬菜作物輪作2~3年。
(2)加強田間管理:挖好排水溝,高畦或高壟栽培,防止畦面積水。適當稀植,改善田間通透性。采用配方施肥,適當增施百綠豐高鉀沖施肥和百綠豐葉面肥,提高抗病性。及時清除病葉,收獲結束后清除病殘體并燒毀,或集中堆制漚肥。
(3)藥劑防治:可選用0.5:0.5:100倍波爾多液,或50%托布津500倍液,或50%混殺硫(甲基硫菌靈異硫碘復配)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7%可殺得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 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5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一般每10天左右噴1次,連續(xù)噴3~4次。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