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細菌性病害的化學防治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shù):5357 | 回復數(shù):2

聯(lián)盟版主 發(fā)表于: 2014-11-10 10:50: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香蕉細菌性病害的化學防治
一、香蕉細菌性病害主要有3種類型:

1、心腐型:

該病害主要為害香蕉假莖基部及球莖,造成基部或球變黑腐爛,嚴重時病部發(fā)出臭味,并有大量蛆蠅。地上部分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葉片發(fā)黃,用手輕推即可使用病株倒伏。

2、葉鞘腐爛型:

初期從下部葉片的葉片柄上出現(xiàn)無規(guī)則的水漬狀病斑,葉脈變軟;隨后葉片從葉尖開始發(fā)黃,并逐步向內(nèi)側(cè)擴展,導致葉片發(fā)黃、下垂;幾天后。整株香蕉從下向上葉片發(fā)黃,葉鞘腐爛、發(fā)臭,表面腐生一些腐霉菌,并導致整株香蕉枯死。

3、枯萎型:

感病后,內(nèi)部葉片近葉柄處變黃色,葉片萎蔫而死亡,同時從里到外的葉逐漸脫落、干枯,根部開裂,葉鞘變黑。感病植株若開始結(jié)果,果實停止生長或畸形。成熟的果實感病,果肉變色腐爛。感病香蕉假莖橫切面見維管束變綠黃色至紅褐色,甚至黑色,尢其是里面葉鞘和果柄、假莖、根圍及單個香蕉上均有暗色膠狀物質(zhì)及細菌菌溢。香蕉細菌性枯萎病很容易與香蕉鐮刀菌萎蔫病(即巴拿馬。┑膬(nèi)部癥狀相混淆,診斷時必須仔細觀察內(nèi)部和外部癥狀。香蕉細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在病殘植株、繁殖材料如根莖等上存活。通過土壤、水、病土以及勞動工具等傳播。

二、 防治方法:

此病是高溫高濕,蕉園前期水位高后期干旱引起根部受害,植株抵抗力下降被細菌侵染發(fā)生的。

一.物理防治方法:

1、保持畦面濕潤;
2、及時清除田間病株,并在病株位置撒石灰;
3、田間發(fā)病時,注意避免勞動工具傳播;
4、雨季盡可能減少對老葉的割除或人為造成的傷口!

二.化學防治:

在香蕉抽蕾期前7天或初發(fā)病期,使用龍克菌(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加上98%惡霉靈可溶性粉劑7.5克,灌根或噴淋根部(根部多噴),每株藥液灌根1.5公斤左右,同時適當混配腐殖酸(或氨基酸)灌根以增強免疫力。視病情發(fā)生輕重程度,間隔7~10天使用一次,連續(xù)使用2~3次。

熊興平——反思者
聯(lián)盟版主 發(fā)表于: 2014-11-10 10:51:18 | 只看該作者
香蕉心腐病及細菌性葉斑病的防治方案


1、癥狀
香蕉心腐病,屬于病毒性病害,使葉片發(fā)生花葉、駁斑、梭形斑、條斑,病毒傳染假莖,致假莖維管束阻塞,造成細菌性軟腐病,發(fā)生黑心,惡臭,嚴重至全株死亡。

2、傳播途徑:
由蚜蟲、飛虱、薊馬、葉蟬等刺吸式害蟲將雜草上病毒傳播至香蕉苗田,移栽至大田。致使整片香蕉樹嚴重發(fā)生病毒病。


3、綜合防治方法:
香蕉苗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用吡蚜酮或吡蟲啉或啶蟲脒+鹽酸嗎啉胍+噻菌銅(龍克菌)噴霧防治,共用3次,間隔期10—13天。大田香蕉4月—5月或9月—10月用吡蚜酮或吡蟲啉或啶蟲脒+噻菌銅(龍克菌)+三十烷醇噴霧防治,各療程都用2次,間隔期10天。
注:上述藥劑的用量按相關標簽說明書濃度進行配制。

熊興平——反思者
發(fā)表于: 2014-11-14 19:49:55 | 只看該作者
不錯,學習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