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危害及其綜合防治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shù):5905 | 回復數(shù):1

發(fā)表于: 2011-1-19 23:23: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玉米螟俗名玉米鉆心蟲,成蟲屬鱗翅目螟蛾科,玉米螟食性雜,是玉米生產(chǎn)中比較常見的害蟲,可危害玉米、高粱、谷子、棉花、大麻、小麥、大麥、馬鈴薯、豆類、向日葵、甘蔗、甜菜、茄子、番茄等20多種植物。在寄主的種類上,玉米螟明顯地偏向取食玉米。玉米受害株高達30%左右,減產(chǎn)10%,玉米受害較重,一般減產(chǎn)20%~30%。嚴重發(fā)生時,被害株高達90%,減產(chǎn)30%左右。近年來,隨著氣候條件的變化、耕作制度的改變、玉米種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條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   

1危害特點

1.1心葉期

  玉米螟初孵幼蟲在心葉內取食嫩葉,玉米心葉出現(xiàn)花葉和排糞孔。當被害葉展開后,在葉上形成不規(guī)則的半透明薄膜狀排孔,被害嚴重的葉片支離破碎不能展開,雄穗不能正常抽出。

  1.2孕穗期   

心葉的幼蟲都集中到上部,為害幼嫩穗苞內未抽出的玉米雄穗。玉米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蟲開始蛀入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莖稈,造成雄穗及上部莖稈折斷。

1.3抽絲灌漿期  

幼蟲主要集中在花絲內為害,雌穗被害狀為咬斷花絲。 一部分大齡蟲則蛀入雌穗軸內及雌穗著生節(jié)及其附近莖節(jié),危害玉米子粒,使玉米子粒破損變霉;破壞莖稈組織,影響?zhàn)B分運輸,嚴重影響雌穗發(fā)育和籽粒灌漿,這也是影響玉米產(chǎn)量最嚴重的時期。  

2 發(fā)生特點

2.1生活史  

地理位置不同,地勢和氣溫不同,發(fā)生代數(shù)也不同。一年發(fā)生代數(shù),從北向南為 1-7代?蓜澐譃6個世代區(qū),北方春玉米區(qū)、吉林、遼寧及河北北部、內蒙古大部地區(qū)都屬于兩代區(qū);在遼寧地區(qū)第1代幼蟲在6月中旬盛發(fā),危害玉米的心葉;第2代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危害玉米穗以及莖桿。最后玉米螟均以末代老熟幼蟲在寄主秸稈、穗軸或根茬中越冬,尤以莖稈中越冬的蟲量最大。次年生長季節(jié)到來后開始化蛹、羽化。 在我們遼寧省穗期還受第二代為害。第一代在心葉期初孵幼蟲取食造成“花葉”,其后在玉米打苞時就鉆入雄穗中取食,雄穗揚花時部分4、5齡幼蟲就鉆蛀穗柄或雌穗著生節(jié)及附近莖稈內蛀食并造成折斷。由此可見,做好心葉末期的防治對減輕這代為害很重要。第二代螟卵和幼蟲盛期多在抽絲盛期前后,到4、5齡時又可蛀入雌穗穗柄、穗軸及著生節(jié)附近莖稈內為害,影響千粒重和籽粒品質。為害程度大,所以夏玉米穗期防治就更重要。  

2.2習性   

成蟲大多在夜間活動,有強烈性誘表現(xiàn)和趨光性。成蟲產(chǎn)卵對植株高度有選擇性,高大茂密的玉米田塊玉米螟產(chǎn)卵多,受害嚴重;玉米螟幼蟲趨糖、趨觸、趨濕、趨溫習性,共5齡,齡前多在葉叢、雄穗苞、雌穗頂端花絲及葉腋等處為害,4齡后就鉆蛀為害。 玉米螟成蟲趨光,飛行力強,卵多產(chǎn)在時背中脈附近,產(chǎn)卵對株高有選擇性,50厘米以下的植株多不去產(chǎn)卵。幼蟲經(jīng)過幾次蛻皮,老熟后在被害部位附近化蛹。

3發(fā)生原因

3.1氣候條件

  玉米螟各蟲態(tài)發(fā)生的適宜溫度為15-30℃,相對濕度在60%以上。雨量和濕度對玉米螟的影響最大。相對濕度越大,產(chǎn)卵量越大,當達80%時產(chǎn)卵量達到高峰。干旱環(huán)境不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蟲成活,溫差大于12℃時,對玉米螟的發(fā)生也極為不利。

  3.2越冬基數(shù)  

越冬基數(shù)的大小與越冬寄主秸稈和穗軸的殘存量以及莖稈含有的越冬蟲量有很大關系。越冬基數(shù)越大,冬后成活率越高,第1代發(fā)生危害越嚴重。

  3.3天敵的多少  

玉米螟可被許多天敵捕食和寄生。如赤眼蜂對玉米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赤眼蜂數(shù)量大、寄生率高時,第3代玉米螟就不會嚴重;若赤眼蜂發(fā)生偏晚,則往往不能控制第3代玉米螟的大發(fā)生。

   3.4玉米品種的抗螟性   

不同玉米品種有不同的抗螟性,這與品種中含有的抗螟素多少有關。同一品系生育后期抗螟能力降低。一般說來,硬粒型品種較馬齒型品種抗螟性較強。

4主要測報方法

  4.1越冬幼蟲基數(shù)調查

  在秋后和冬后各抽查主要寄主作物的秸稈100株左右,根據(jù)秸稈有蟲頭數(shù)、活蟲數(shù)量、殘存秸稈的數(shù)量,推算越冬基數(shù),預測當年可能發(fā)生的程度。

4.2   氣象條件有利玉米螟的發(fā)生

夏季雨水比較調和,有利于二代玉米螟生長發(fā)育,使得二代大發(fā)生。雖然年冬季,季平均氣溫略低,階段性變化明顯;降水偏多,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暴雪;日照時數(shù)偏少,但對玉米螟越冬影響不大,冬后基數(shù)仍然偏高。春季3-4月繼續(xù)低溫多雨,影響玉米螟的發(fā)育進度,但近期溫度較高,化蛹和羽化進度較快,預計發(fā)生時間與常年相當。

4.3、生態(tài)條件有利

今年全省玉米種植面積較大,達到2400萬畝以上,適宜玉米螟生存、繁殖的生態(tài)空間廣泛,特別是地膜玉米面積的擴大,長勢良好的玉米、高粱將會受到玉米螟的嚴重為害。

4.4玉米生育期調查

  玉米心葉末期和抽絲期是防治玉米螟的適期。心葉末期一般可用手捏法和數(shù)葉片法進行。用手捏到雄穗但還看不到雄穗、玉米還差2~3片葉抽雄時,即為心葉末期。穗期防治以抽絲達60%時,防治效果最好。

  4.5幼蟲危害調查  

調查玉米在心葉中期和末期花葉株率。當花葉株率達10%~15%時,集中防治1~2次。當雌穗的蟲穗率達10%或抽絲盛期百穗花絲有蟲50頭時,防治1次;蟲害嚴重的田塊,抽絲盛期可再防治1~2次。

5防治措施

采用田內與田外防治相結合、越冬時期與生長季節(jié)相結合、農(nóng)藥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重點防治與一般防治相結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5.1    農(nóng)業(yè)防治  

積極處理越冬寄主,對玉米螟幼蟲,在5月中、下旬玉米螟蛹羽化期,因地制宜采取各種辦法降低越冬幼蟲數(shù)量,減輕1代發(fā)生程度。

5.1.1  選用抗蟲品種

玉米品種間在抗玉米螟方面有差異,選擇高抗蟲害玉米品種能科有效地防治玉米螟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5.1.2  消滅越冬蟲源  

在春季蛹化羽之前(3月底以前)將上年的秸稈完全處理干凈。把玉米秸稈及穗軸當燃料燒掉、秸稈粉碎還田或鋤碎后漚制高溫堆肥,穗軸也可用于生產(chǎn)糖醛,就可以消滅蟲源。

5.1.3  科學的種植方式  合理的間、混、套種能顯著減少玉米的被害株數(shù),天敵明顯增多。如玉米與花生和紅花苜蓿間作,玉米套紅薯、間大豆、間花生等。

5.1.4  人工去雄  

在玉米螟為害嚴重的地區(qū),在玉米抽雄初期,玉米螟多集中在即將抽出的雄穗上為害。人工去除2/3的雄穗,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可消滅一部分幼蟲。

5.1.5利用螟蛾的趨光性

在成蟲發(fā)生期,利用螟蛾的趨光性,高壓汞燈對玉米螟成蟲具有強烈的誘導作用。在田外村莊每隔150m裝一盞高壓汞燈,燈下修直徑為1.2m的圓形水池,誘殺玉米螟成蟲,將大量成蟲消滅在田外村莊內,減少田間落卵量,減輕下代玉米螟危害,又不殺傷天敵。

5.2    生物防治

  可用赤眼蜂和白僵菌防治。

5.2.1        赤眼蜂防治:

用赤眼峰防治時在玉米螟產(chǎn)卵始期、盛期、末期各放峰1次,視蟲情危害程度而定,盛期放蜂量要加大;

釋放時間:當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達20%時,后推10天,為第一次釋放蜂適期,間隔5—7天再放第二次。

釋放數(shù)量:每畝釋放赤眼蜂1.5萬頭,第一次釋放0.7萬頭,第二次釋放0.8萬頭。

釋放點數(shù):每畝設置1個釋放點,在釋放時還要根據(jù)風向、風速設置點位,如風速大時,應在上頭適當增加布點和釋放量,下風頭可適當減少。

釋放方法:首先要按照放蜂量、放蜂點數(shù)及有效赤眼蜂頭數(shù),將赤眼蜂成品蜂卡撕成小塊,用秫秸皮或針線別(縫)在放蜂點玉米植株中部葉片的背面距基部1/3處。

用白僵菌防治時,在5月中旬越冬代玉米螟老熟幼蟲開始復蘇活動前,把白僵菌噴施到玉米秸稈垛中,按秸稈垛每立方米用白僵菌原粉100kg,用噴粉機噴粉,使幼蟲感染白僵菌后死亡,進行白僵菌封垛。

5.3化學防治

   心葉末期在喇叭口內撒施顆粒劑效果最好?蛇x用30%辛硫磷顆粒劑3.75kg/hm2,加細沙30kg/hm2;或用3%的甲?柳克22.5~30kg/hm2放入玉米心葉內,防治效果達90%以上;穗期防治可用3%的甲?柳克顆粒劑30~37.5kg/hm2,在雌穗及其上、下各2片葉的葉腋撒施,防治效果更好。

敵敵畏與甲基異硫磷混合滯留熏蒸一代螟蟲成蟲,能有效控制玉米螟成蟲產(chǎn)卵,減低幼蟲數(shù)量;防治幼蟲可在玉米心葉期,使用1.5%辛硫磷顆粒劑,以1:15的比例與細煤渣拌勻,使用點施器施藥,沿壟邊走邊點施,每株點施一下,將藥劑點施于喇叭口內,在玉米抽穗期,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50%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每株5~10毫升,滴于雌穗花柱基部,灌注露雄的玉米雄穗。也可將上述藥液施在雌穗頂端花柱基部,藥液可滲入花柱,熏殺在雌穗的幼蟲。
等待太久得來的東西,多半已經(jīng)不是當初自己想要的樣子了……
中國農(nóng)資聯(lián)盟農(nóng)資論壇 eniaca.com.cn——農(nóng)資網(wǎng) www.nongzi.me
發(fā)表于: 2011-4-3 18:51:00 | 只看該作者
xixi 到處看俺,來走走咯................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