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為什么對新型農藥熱情不高?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3472 | 回復數:0

發(fā)表于: 2012-12-18 17:10: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縱觀30年來全球新農藥活性成分上市的數量,以每10年20%的速度下降,傳統(tǒng)農藥品種,殺蟲劑和除草劑的開發(fā)速度及上市數量顯著下降,而殺菌劑卻表現強勁,一路攀升。近年,全球主要的研發(fā)公司不斷將研發(fā)經費轉向種子和性狀業(yè)務,化學物質的探索和開發(fā)基本已經停止。盡管如此,各大公司仍然在研發(fā)新的農藥和制劑,或用于生物技術產品的輔助,或獨立使用,它們是在當前作物耐藥性和土壤農藥殘留管理壓力下而產生的緩沖產品。

  然而,經過調查,很多農民還在使用高毒的傳統(tǒng)農藥,而對于新上市的生物農藥及高效低毒農藥卻沒有什么反應,農民為什么對新型農藥不感興趣呢?

  經調查得出結論,首先是農民已經習慣使用高毒農藥,形成了一種傳統(tǒng)觀念,毒性大的農藥殺蟲效果肯定比毒性小的農藥好。最重要的是農民已經掌握了傳統(tǒng)農藥的多種使用方法,“習慣難改”,就是覺得傳統(tǒng)的農藥好使。讓農民接受新的事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應該讓農民充分了解什么是比較好的,而且種莊稼是種一茬收一茬,一旦有個閃失,就會造成嚴重損失。所以,一定要對新型農進行通俗易懂的宣傳,形式多種多樣。

  此外,東西南北溫差大,氣候變化多端,南方適用的,北方不一定適用;平川適用的,山區(qū)不一定適用。農民的習慣是不論使用什么新的技術,都要講究適用,所以為了讓農民們更好地了解新技術的功效,農機部門可以先建立試驗田來指導使用。

  最后就是價格問題,魷魚新型農藥產量不大,種類也沒有傳統(tǒng)農藥齊全,而且新型農業(yè)的研制費用高,導致成本高,出售價也肯定比傳統(tǒng)的高。農民就是靠種莊稼收入的,對買農藥肯定是精打細算,哪個農藥便宜就使用哪個,更本不會去買高價的農藥。

http://www.2888.tv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