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shù):3622 | 回復數(shù):0
油松毛蟲[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又名松虎,屬鱗翅目枯葉蛾科,國內分布于華北油松分布區(qū)以及山東、四川兩省區(qū),除為害油松外,還可為害馬尾松。 為害特點 幼蟲取食針葉,為害嚴重時葉叢被吃光。 形態(tài)特征 成蟲 雌蟲體長23-30mm,翅展57-75mm;雄體長20-28mm,翅展45-61mm。體色為棕褐或深褐,斑紋較馬尾松毛蟲清晰。雌蛾前翅沒有白色斑紋是和赤松毛蟲區(qū)別的最明顯的特征。中室斑點較小,亞外緣斑列黑色,各斑略成新月形,斑列常為9個組成,7、8、9三斑斜列,內側襯有淡棕色斑。雄蛾中室斑點較雌蛾小,亞外緣斑列內側呈棕色,觸角鞭節(jié)淡黃色或褐色,櫛齒褐色。 卵 橢圓形,長1.7mm,寬1.2mm。初產(chǎn)時色澤較淺,精孔端淡綠色,另一端為粉紅色,孵化前呈紫紅色。幼蟲 初孵幼蟲頭部棕黃色,體背黃綠色,老熟幼蟲體長54-72mm,灰黑色,體側有長毛。額區(qū)中央有一塊狀深褐斑,各體節(jié)縱帶上白斑不明顯,每節(jié)前方由縱帶向下有一斜斑伸向腹面。腹面棕黃色,每節(jié)上生有黑褐斑紋,兩側密被灰白色絨毛。 蛹 栗褐色或暗紅褐色,臀棘短,末端稍彎曲,或卷曲,呈近圓形,雌蛹長23-32mm,雄蛹長20-26mm。 繭 灰白色或淡褐色,附有黑色毒毛。 發(fā)生規(guī)律 河南省1年發(fā)生1代,多以4齡幼蟲在樹根周圍的枯枝落葉層,能活動的石塊下、草根盤結和上面有覆蓋物的林地凹坑中越冬。多卷曲成團。越冬幼蟲于4月中上旬,開始上樹危害,6月中旬結繭化蛹,蛹期28-34天,7月上旬開始羽化為成蟲并開始產(chǎn)卵,7月中、下旬出現(xiàn)幼蟲,10月中、下旬下樹越冬。 成蟲多于傍晚16-20時羽化,在當晚或次日晚交尾后即產(chǎn)卵。卵成堆產(chǎn)于樹冠上部當年生的松針上。每卵塊數(shù)十粒到500多粒不等。成蟲有趨光性和向周圍林分遷飛產(chǎn)卵的習性。 幼蟲孵化時有取食卵殼的習性。1-2齡幼蟲群居并能吐絲下垂。先取食卵堆周圍的松針,將針葉邊緣咬成缺刻狀,造成枯萎卷縮,呈掃帚狀針叢,一頭幼蟲一生約取食400-500根松針。在林州市每年有2個為害高峰期,即5月初至7月末;8月中旬-10月上旬。老熟幼蟲在針叢、樹干及雜草灌叢、樹冠下部結繭。 防治方法 (1)農(nóng)業(yè)防治。 營造針闊葉混交林,改造油松純林為混交林,做好封山育林,防止強度修枝,提高自控能力;注意剪除有蟲枝,秋冬季清除地面落葉,集中燒毀;人工摘除蟲繭,在幼蟲大發(fā)生期人工捕捉,捕捉時注意毒毛。 (2)物理防治。 在成蟲羽化始期,按4hm2設置一黑光燈誘殺成蟲,將成蟲消滅在產(chǎn)卵之前,可達到預防和除治。 (3)化學防治。 幼蟲期用2%安得利粉劑,11.25-15kg/hm2進行噴粉防治,效果達95%以上;或用25%滅幼脲防治,每hm2用有效成份90g。飛機超低量噴灑675-750 ml/hm2,防治效果達90%以上,并致存活蛹、成蟲發(fā)育畸形,不能正常交尾產(chǎn)卵。 (4)生物防治。 、僮⒁庖盘鞌场B哑诿縣m2可釋放赤眼蜂9-15萬頭進行防治,寄生率達80%以上。 ②幼蟲期可用松毛蟲桿菌、蘇云金桿菌、“7216”芽孢桿菌,含菌量為1億孢子/mL進行噴霧防治,效果達90%以上;白僵菌菌粉含量50億/克,每hm2量15kg進行噴粉防治,效果達85%以上,在林間并有再侵染作用;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每hm2用2250億病毒含量,加水噴霧防治,都能達到理想效果。 常用藥劑 安得利、滅幼脲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nóng)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wǎng)絡經(jīng)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