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的栽培技術(shù) [復(fù)制鏈接]

二維碼
聯(lián)盟版主 發(fā)表于: 2011-7-8 08:53: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1.精細整地,配方施肥。選擇土層深厚通透性良好、微酸性的土壤,首先進行土壤消毒,深翻土壤使其風(fēng)化疏松。結(jié)合整地,每畝撒施優(yōu)質(zhì)腐熟農(nóng)家糞肥2500~3000千克,生物菌肥2000千克作基肥。

  2.精心選種,適期早播。選用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抗病性強的脫毒姜種。播種前30天左右,從井窖內(nèi)取出脫毒種姜曬種催芽。選晴天翻曬種塊1~2天,使生姜表皮變干發(fā)白后,選擇塊大、皮色好的姜塊放入墊有稻草的溫室或塑料大棚內(nèi),姜種堆放高度不超過80厘米,保持室內(nèi)濕潤,催芽溫度要控制在21~25℃。20天后幼芽長1厘米時取出,切成小塊,每塊有1~2個芽,傷口用波爾多液蘸后播種。每畝用種150~200千克。生姜經(jīng)過催芽,采用地膜覆蓋栽培可在4月初播種,比常規(guī)播種期提前15~30天,以延長生長期,提高產(chǎn)量。蓋膜前應(yīng)用除草劑兌水噴施,防膜下雜草。適當稀植可提高單株產(chǎn)量,促使姜塊大而整齊。播種方式有如下幾種:

 、俑咂柙耘。將土地平整后開溝做畦,畦寬30厘米,溝寬30厘米,溝深15厘米,施入底肥與土壤混合后,按株距20厘米播種,每畝栽6000~8000株。這種方法在地勢平坦,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塊采用。

  ②條壟栽培。將土地深翻耙平,不做畦,按50厘米的行距開種植溝施底肥,與土壤混合,按18~20厘米的株距播栽,以后培土做成壟。此法適宜于地下水位低、通風(fēng)透氣性較好的梯田或斜坡地。

  播種后覆蓋5~6厘米厚的細泥土,使其盡快出苗。利用陽棚種植生姜,播種期可比露地提前1個月,而且播種后出苗快,出苗齊,生長期長,有利于高產(chǎn)。利用陽棚薄膜在后期覆蓋保護,收獲期可延長15天,也有利于增產(chǎn)。

  3.科學(xué)管理,促進生長。生姜是遮蔭植物,性喜陰濕、涼爽,忌高溫烈日,可在播種后20天快出姜苗時采用遮陽網(wǎng)遮蔭,也可每隔4~6行姜苗種植雙行錯窩春玉米,利于遮蔭和田間管理。

 、俪雒缙。生姜出苗達80%時,結(jié)合澆水。

  ②幼苗期。此期土壤濕度應(yīng)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5%左右為宜(即有濕潤感),苗高10~15厘米時追施提苗肥,畝施尿素10~15千克;苗高30~40厘米有1~2個分枝追施壯苗肥,畝施復(fù)合肥15千克或干豬牛糞250千克、草木灰75千克(或鉀肥10千克)。
、弁⑸L期。結(jié)合追肥、可以用蛋白多糖液肥澆水,進行培土,每隔15~20天培土一次,共培土3~4次,將栽植平行變成壟行。視墑情每4~6天澆一次水,苗高50厘米、3~4分枝時第二次追肥,畝施硫酸鉀30~40千克和生物菌肥1000千克,并拔除雜草。根莖膨大期進行第三次追肥,結(jié)合畝施硫酸鉀肥和生物菌肥50千克。

  4.延時收獲,提高產(chǎn)量。大田收獲嫩姜在8月初采收,老姜最佳時期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植株地上部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時采收。

  5.防治病蟲害。在病蟲害防治適期選用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進行防治。①姜腐爛病(姜瘟)。發(fā)現(xiàn)病株立即拔除,并用硫酸鏈霉素3000倍液灌根,每窩灌0.5~1升。在姜瘟發(fā)生前期用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80%代森鋅800倍液噴霧或灌根,7天噴一次,連噴2~3次。在病株窩內(nèi)及其四周撒施石灰消毒。②姜炭疽病。炭疽病多發(fā)期到來前,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葉面噴施預(yù)防;發(fā)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甲基托布津乳油1000倍液,間隔5~7天噴一次,連噴2~3次。③姜斑點病。發(fā)病初期噴施修寧500倍或龍克菌800倍,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④姜螟。葉面噴施甲維鹽1500倍+新買靈3000倍,7~10天噴一次,共噴2次。

  6 葉面噴施。葉面噴施99植保,可以提高大姜的抗病能力,提高大姜的品質(zhì)。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