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shù):6292 | 回復數(shù):3
溫室多茬口栽培的弊端與單茬少茬栽培 1、黃瓜一年一作式栽培 目前大多數(shù)菜農(nóng)安排溫室蔬菜栽培茬口時,實行一年2作或3作。每1茬作物,需培育1茬苗,1年當中茬口越多,育苗占用的時間越長,開花結果時間越短,則經(jīng)濟效益越低。 實際上在溫室內栽培蔬菜,由于室內溫度可以保障,即便是嚴冬季節(jié),室內溫度仍然可以維持在30度左右,能夠保障瓜類、茄果類等喜溫性蔬菜對溫度的需求,因此可以實現(xiàn)1年1作(番茄、黃瓜、辣甜椒、茄子等)、1年半1作(辣甜椒、茄子),甚至2-3年1作(茄子),以獲取更高的經(jīng)濟效益。 黃瓜一年一作式栽培 每年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嫁接育苗,9月中旬至11月上旬定植,11月前后開始采收,一直持續(xù)至翌年8至9月。技術要點如下: (1) 嫁接培育壯苗:在溫室外面建中拱棚,利用拱棚便于調節(jié)溫度、易于遮蔭的特點嫁接育苗。注意嫁接愈合后7-10天及時斷根、切塊,煉苗 7天左右定植。 (2) 注意預防低溫危害,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預防病害發(fā)生:幼苗定植時,及時用600倍“天達-2116”壯苗靈+3000倍99%天達惡霉靈 3000倍天達有機硅藥液灌根并噴灑植株, 7-10天后噴灑一次600倍“天達-2116”壯苗靈 2000倍60%百泰 3000倍天達有機硅+150倍紅糖+300倍尿素藥液,促進發(fā)根、增強葉片的光合作用,提高植株的抗旱、抗凍(寒冷)、抗藥害、抗病性能,保障植株健壯。以后每次澆水前1-2天用600倍瓜茄果專用型“天達-2116”+2000倍60%百泰(或2000倍50%凱澤、或4000倍30%翠貝、或2000-3000倍10%苯醚甲環(huán)唑、或4000-5000倍30%愛苗乳油、2000-3000倍25%阿米西達懸浮劑,或2000倍安克、或8000倍40%福星等) 3000倍天達有機硅+100倍發(fā)酵牛奶+300倍尿素藥液,細致噴植株,提高抗病性能,保護植株健壯,預防各種病害發(fā)生。 (3) 實行高溫度調控 定植后3-5天,室溫保持25-30℃,夜溫17-20℃。緩苗后,白天溫度:上午32℃左右,不可高于35℃;13時后25-30℃,15時后20-25℃,16時后16-20℃,18-22時為16-18℃,22時到第二天清晨拉苫時為10-14℃。若遇陰天,白天為14-18℃,夜晚為10-12℃。 (4) 注意改善室內光照條件,室內后墻、內坡張掛反光膜;及時清擦薄膜,保持薄膜有較高的透明度;日出時隨即拉揭草苫,落日時放苫,盡量延長光照時間(若天氣嚴寒或遇陰冷天時可推遲半小時拉草苫,提前半小時左右放草苫,絕不可不拉草苫)。連續(xù)陰天之后遇晴天,拉起草苫后可于10-11時之間,每隔2-4個草苫放蓋一草苫遮蔭,以防止強光傷苗。 (5) 科學肥水管理 ① 不要蹲苗,要一促到底,定植后5-7天澆緩苗水,緩苗水必須澆透澆足,以利瓜苗加速生長,深扎瓜根。 ② 緩苗水澆后2-3天應掀開地膜,耬鋤瓜壟,做到鋤深、鋤細,改善土壤通氣狀況,以利瓜苗形成發(fā)達的根系,為以后高產(chǎn)打下基礎。鋤后再覆嚴地膜。 ③ 對小苗、弱苗可用0.2%的尿素+天達2116壯苗靈1000倍+99%天達惡霉靈6000倍 旱澇收1000倍藥液澆根,每株200毫升,以利幼苗整齊均勻。 ④ 瓜秧長至6-7片葉時,再次澆小水,促進瓜秧快長。根瓜坐穩(wěn)后澆一次足水,結合澆水追施催瓜肥。每畝溫室沖施生物菌有機肥200-300千克。 以后澆水要做到三看,即看秧、看地、看天氣決定是否澆水。 一要看秧苗 瓜秧生長點葉色嫩綠,葉色淺于下部葉片,表明水分充足;生長點葉色黑綠或濃綠,明顯深于下部葉片,表明是缺水。新發(fā)卷須基角大于45°,是缺水;基角小于45°,是水分充足。瓜條順直無尖嘴現(xiàn)象是水分充足,反之是缺水。 二要看地 黃瓜喜濕怕澇、不耐旱,既要求土壤濕度達到85%以上,又不能出現(xiàn)積水澇漬,因而對其澆水應小水勤澆,只要用手抓土不成濕團,掉地散塊就需澆水,否則會影響結瓜,并出現(xiàn)彎瓜和小嘴瓜。土質不同,澆水也應不同,砂質土不保肥、不保水,澆水量應小,間隔時間應短;粘質土、壤土保肥保水能力強,水量可稍大些,間隔時間可長些。 三要看天 黃瓜澆水需選晴天清晨進行,上午9點前結束。下午陰天決不可澆水,否則會引起地溫下降并誘發(fā)霜霉病。具體掌握上:結瓜后每10天左右1水,冬至到立春可適當控制澆水,15天左右一水,若遇陰天可延長到20天左右不澆水。驚蟄之后天氣回暖,澆水應逐漸增多,由7天左右一水增加到5天左右一水;谷雨后可增加到3天左右一水,水量也應增大至澆滿溝水。注意澆水時須開啟風口,后應于10點左右關閉風口,提高溫度達32℃以上,35℃以下,加速地表殘留水分蒸發(fā),13時左右開小口通風,后逐漸加大,排除濕氣,降低室內相對濕度,防止誘發(fā)霜霉病等病害。 追肥要追施生物菌有機肥料,要結合生育周期進行追肥,生育前期一般不追肥,待根瓜坐穩(wěn)后追施第一次肥料,采收第一批瓜后追施第二次肥料,進入采瓜盛期后,應增加追肥次數(shù)和數(shù)量。結瓜后期可減少追肥或不追施肥料。 要根據(jù)其生長狀況決定追肥 瓜秧長勢較快,生長點部位新發(fā)葉片較大,葉緣呈刺狀、缺刻明顯,葉色明亮,黃綠色,說明肥水較足。反之生長點新發(fā)葉片小、圓、缺刻不明顯,生長速度慢是缺肥。瓜條生長速度快,化瓜少,瓜色明亮,瓜條順直,說明肥料較足;反之瓜色發(fā)暗,瓜條彎曲,多出現(xiàn)細腰、尖嘴瓜現(xiàn)象,瓜條生長速度慢,化瓜多是明顯缺肥,應及時追肥,并適當增加追肥量。 (6)科學調整瓜秧 ① 吊瓜秧,落蔓與摘除老葉 黃瓜定植以后,應及時摘除嫁接夾,瓜秧開始伸蔓時系吊線,繞吊瓜秧。吊線每株黃瓜系縛一根,長5-6米,下端以大環(huán)扣系縛于瓜秧基部,上部多余部分先纏繞成線球,再以活結系于上部鐵絲上。瓜秧伸長后,使瓜秧成“S”形松松纏縛于吊線上,同行內的瓜秧,其生長點成北高南低排成一條線,其高度不可超過溫室空間的2/3(170厘米)。若生長點超過170厘米,應及時落秧。落秧要在下午進行,以防止上午時瓜秧脆嫩,操作時易損傷。落秧時先摘除基部老葉,再解開吊瓜線的活結,輕輕放落吊線,讓瓜秧盤旋緩慢下落,落后重新把吊線系于鐵絲上。落下的瓜秧要按直徑30厘米左右盤旋成圓弧形,松松放于瓜壟上,以后反復進行,維持生長點合理高度和良好的群體結構。 黃瓜基部老葉壽命超過50天則失去光合效能,應及時摘除,以防止葉片過多,光照條件惡化,消耗養(yǎng)分多引起化瓜。摘葉要在晴天上午進行,要少量多次,每次摘除老葉、病殘葉2-3片,使每株瓜秧有葉的節(jié)數(shù)維持在13-15節(jié),側枝可在其雌花上留一葉摘心,讓其結瓜。卷須、雄花摘除與否,筆者試驗:不摘除者其產(chǎn)量略高于摘除者,產(chǎn)量無顯著差異,可以不摘除以節(jié)約用工。如果要摘除必須選晴天上午進行,只摘除幼嫩卷須和未開放的幼花。 ② 調整生殖生長與營養(yǎng)生長的矛盾 黃瓜其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步進行,若營養(yǎng)生長勢過強或過弱都會造成大量化瓜,降低產(chǎn)量,在管理上既要維持瓜秧健壯長勢,不斷生長新秧,又要防止長勢過旺,造成化瓜,才能取得較高產(chǎn)量。正常情況下生長點嫩綠,葉片大小適中,開花節(jié)位在頂端5-6節(jié)(50厘米左右)雌花下垂開放,成瓜節(jié)位在9-10節(jié)(100厘米左右)。若開花節(jié)位少于4節(jié)、成瓜節(jié)位少于8節(jié)、離生長點長度小于80厘米,為營養(yǎng)生長偏弱,應適當摘除生長點部位雌花,并要提前采瓜,減少負載量,還要提高夜溫至18℃以上,結合澆水,追施速效氮鉀肥,促秧快長。若營養(yǎng)生長過弱,已經(jīng)形成花打頂,還應噴布600倍天達2116壯苗靈 100倍發(fā)酵牛奶 200倍尿素液或100毫克/千克的920藥液促秧拔頭。地下應結合追肥深鋤瓜壟,改善根系缺氧狀況,并澆施0.2%的尿素水 1000倍天達2116壯苗靈(或5-10毫克/千克的萘乙酸)藥液促發(fā)新根,以根促秧,解除花打頂現(xiàn)象。 若開花節(jié)位多于6節(jié)、離瓜頭達60厘米以上、成瓜節(jié)位多于12節(jié)、離生長點長度大于120厘米以上,為營養(yǎng)生長過旺,同樣會造成大量化瓜。在管理上應減少澆水、降低夜溫、推遲采瓜,并以1000倍助壯素或10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噴布瓜秧,抑制瓜秧旺長,以30毫克/千克的2,4-D加100毫克/千克赤霉素加0.15%的撲海因藥液蘸花,提高坐果率。 ③ 摘除多余雌花 溫室越冬茬黃瓜,其苗期至結瓜盛期都處在短日照、大溫差的環(huán)境條件下,有利于雌花花芽分化,從第三至五節(jié)起,節(jié)節(jié)都有雌花,甚至于每節(jié)多個雌花,過多的雌花若讓其任意生長發(fā)育,會消耗大量的有機養(yǎng)分,不但影響結果,引起嚴重減產(chǎn),還會造成瓜秧營養(yǎng)生長衰弱,縮短經(jīng)濟壽命,這對生產(chǎn)十分不利,為了維持瓜秧健壯生長,提高產(chǎn)量,延長經(jīng)濟壽命,不但應經(jīng)常疏除過多的雌花,還應嚴禁使用增瓜靈、乙烯利等促進雌花花芽分化的化學藥品,以防止分化雌花過多,引起瓜秧早衰。對多余的雌花應及早疏除,一般每兩節(jié)左右選留一個瓜,秧壯可隔節(jié)留瓜,秧衰弱時可隔兩節(jié)或三節(jié)左右留瓜,其余雌花應及早疏除,疏除的越早消耗的養(yǎng)分越少,產(chǎn)量越高。 (7) 施放二氧化碳氣肥 雌花開放后溫室內應增施二氧化碳氣肥,其方法: ① 硫酸碳酸氫銨反應法:每40米2掛一個塑料桶,內裝3.5千克清水,再徐徐倒入1.5千克濃硫酸,掛桶高度與瓜頭(生長點)平。每天早晨揭苫后半小時,在每個桶內輕輕放入200-400克碳酸氫銨(盛果期多放,花期少放;晴天多放,多云天少放,陰天不放),碳酸氫銨要事先裝入小塑料袋內,放入硫酸液之前要在袋上扎3-4個小孔,以讓硫酸進入袋內與碳酸氫銨發(fā)生反應,釋放二氧化碳氣體。 ② 點火法:每天上午9-10時在溫室內以鐵筒爐子點燃木柴或秸稈等30-35分鐘,要做到足氧明火燃燒,防止產(chǎn)生一氧化碳(CO)氣體毒害瓜秧;馉t要在溫室內移動燃燒,防止一處燃燒時間過長烤壞瓜秧。 溫室內點火每500克干柴可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400-500克,比碳酸氫銨法多產(chǎn)生1.5倍二氧化碳,只要操作適當,不但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增產(chǎn)效果更加顯著,一般可增產(chǎn)30%以上。 (8) 結合操作行追肥揭膜松土 黃瓜根淺,喜濕怕澇,要求土壤透氣性良好,若土壤缺氧會引起根系老化、死亡,因而在管理當中應勤鋤勤耕,保持土壤有良好的透氣性。通常每15-20天應揭開地膜、追肥松土,并刨翻瓜溝,促進土壤氣體交換,排除土壤中有害氣體,增加土壤氧氣含量,以減緩根系老化和枯死現(xiàn)象發(fā)生,延長根系壽命。揭膜應選晴天清晨進行,揭開后立即松土翻刨瓜溝,打碎整細土壤,并在下午兩點鐘之前再蓋嚴地膜,以利于降低溫室內空氣濕度,減少病害發(fā)生。 2、番茄一年一作式栽培 番茄一年一作式栽培 七月中旬前后育苗,八月上中旬分苗,九月中旬前后定植,十一月份開始采收,采收時間持續(xù)至翌年七月上中旬,每株番茄可開16-18穗花,大果型品種可結60-70枚果,每畝栽植2900-3200株,可以生產(chǎn)20-35噸番茄果實。其栽培要點如下: (1) 培育健壯大苗,顯花蕊后定植,平地排放秧苗,窄行距40厘米、寬行距90厘米,平均株距30-35厘米。秧苗排放好后噴灑600倍天達2116壯苗靈 3000倍99%天達惡霉靈 3000倍天達有機硅藥液,滅菌防病,促進發(fā)根,提高其抗逆性能。噴后從寬行中取土封苗、培土成“M”形小高壟。注意!秧苗封土時要實行臥栽,把基部10-20厘米的秧蔓埋入土壤中,使花蕊離土面距離控制在20厘米左右,并使花蕊全部處于寬行一側,將來蘸花方便,以后幼果處在寬行一側光照充足,利于果實膨大,果實上色早、成熟快、產(chǎn)量高、品質好。完成后在窄行灌溉溝內澆水至滿溝,結合灌溉,清理水溝,整理操作行,水滲后覆地膜。 (2) 及時抹除側芽,側芽抹除越早,營養(yǎng)消耗越少,秧苗越健壯。待茄秧出現(xiàn)3穗花蕊時及時摘心,花序上留2葉打頂,后在頂穗花下2-3節(jié)處選留1枚較小的外向側芽留下接干,做新干培養(yǎng)。新干每現(xiàn)3穗花序時再次打頂、重新留芽培育新干,反復進行。 如此操作,適當?shù)目刂屏朔蜒砺麪I養(yǎng)生長速度,促進了果實的生長發(fā)育,幼果膨大快、成熟早,采收早,落秧早,架面上移慢,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和土壤溫度。 (3) 先震動花蕊,后集中蘸花序。每天上午9-11點時,氣溫達18-25度時,用棍棒敲打吊秧的鋼絲,使番茄秧苗震動,可促進已經(jīng)開花的花蕊授粉,保障坐果,后待每1花穗開夠4-6朵花(包括已經(jīng)受粉受精的小果)時,摘除尚未開放的花蕊,后用茶缸裝滿蘸花藥液,浸蘸整朵花序,浸后撣去多余藥液。這樣做可1次性坐果4-5枚,果個均勻,成熟期一致,同1穗果可一次性采收。 (4) 適時落秧。每底穗果采收后,隨即摘除該果穗上下3片左右的葉片,并立即噴藥、后落秧。落秧方法:吊掛秧蔓時,吊線要長達5米左右,多余部分纏繞成團,用活扣系于高于地面170厘米的鋼絲上。落秧時每組窄行的2行番茄組成同一落秧系統(tǒng),東行向北倒秧,西行向南倒秧,每行端部的茄秧,西行南端的1棵向東倒,東行北端的1棵向西倒,順時針形成大長圈旋轉。操作時,先抽開吊線的活扣,牽著吊線向南或北倒放秧蔓,秧蔓落地之適宜時,重新系結活扣固定秧蔓與頂部鋼絲上。 (5) 每次澆水之前必須先噴灑1500倍50%凱澤水分散劑(或3000倍翠貝干懸浮劑、或2000倍10%苯醚甲環(huán)唑、或3000倍25%阿米西達等藥劑) 600倍天達2116 3000倍天達有機硅藥液,促進植株健壯、根系發(fā)達,提高植株抗病、耐低溫等抗逆性能,預防各種病害發(fā)生。注意!以上藥劑須交替噴灑,嚴禁同一種藥液連續(xù)使用3次以上。 (6) 增施二氧化碳氣肥,方法參閱“溫室蔬菜栽培的科學施肥”中的增施二氧化碳氣肥部分。 其他有關溫度、濕度調控、光照調控、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和其它有關措施,可參閱前部論述和《節(jié)能溫室種菜易學易做》、《溫室蔬菜栽培技術問答》等書中論述。 3、茄子二年一作式栽培 茄子實行二年一作至三年一作式栽培,可以減縮育苗次數(shù)、周期和用工,延長結果時間,降低投資,顯著提高產(chǎn)量和增加經(jīng)濟效益。茄子二年一作至三年一作式栽培,一般在8月上中旬播種育苗,8月下旬分苗,9月份定植,11月中下旬開始采收,持續(xù)采收二至三年。 主要技術要點如下: (1)培育壯苗:苗床建設營養(yǎng)土配制參閱西紅柿育苗。 ① 種子處理:每畝溫室需種子50-70克,曬種1-2天,播種前用60-55℃熱水燙種25-30分鐘,再以30℃水浸種18-20小時(需換水1-2次),后以20倍浸拌種專用型“天達-2116”液、或1%的高錳酸鉀藥液、或10%的磷酸三鈉藥液浸種20分鐘,殺菌消毒。用后2者藥劑處理的,浸后需以清水充分清洗(直至不含一點藥液),甩凈水分,置于25-30℃條件下催芽。有少量種子發(fā)芽時,用-2-0℃溫度處理6小時,放入井水中回暖15分鐘,撈出甩凈水分繼續(xù)催芽,70%的種子發(fā)芽后播種。 ② 播種 發(fā)芽的種子放入盛有清水的搪瓷盆內,以新炊帚攪勻和水一起均勻甩撒入苗床內,覆土1厘米厚,覆地膜,蓋好遮陽網(wǎng),如晴天溫度高于32℃時,須遮蔭降溫,以利出苗。 ③ 分苗 幼苗出土時,在早晨或傍晚及時揭去地膜,幼苗長到2-4片真葉時及時分苗,每畝溫室建分苗床40-50米2,苗床建設同前。營養(yǎng)土以3份腐熟糞面、7份壤土配成。每立方米營養(yǎng)土需摻加99%天達惡霉靈5克、(或7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50克)48%天達毒死蜱30克,與土充分摻勻,填入苗床,床土厚10-12厘米。 分苗時要干土起苗,隨起苗隨栽植,株行距10-12厘米,成正方形排列。栽后澆透水,分苗后要注意適當遮蔭,防止萎蔫,遮蔭應只遮強光,使幼苗多見散射光。床溫維持在25-30℃、夜溫18-23℃,以利緩苗。緩苗后控制澆水量,維持表土干燥,底部根際土壤濕潤。移栽前7-8天灌透水,水滲后,隨即切塊,放掉底部水分,自然干燥,切口會自然開裂成土坨。注意遇雨加蓋農(nóng)膜保護,嚴防土坨濕度過高,引起幼苗徒長。 ④ 控制幼苗旺長 幼苗長到2-4葉時,用1000倍助壯素藥液或40-100毫克/千克多效唑藥掖噴灑幼苗,抑制其營養(yǎng)生長,促進幼苗花芽分化。如長勢過旺,在4-6葉時再噴一次。 ⑤ 苗期病蟲害防治 出苗后7-10天噴一次3000倍99%天達惡霉靈+600倍“天達-2116”壯苗靈 1500倍天達啶蟲脒 3000倍天達有機硅藥液,或600倍“天達-2116”+1000倍天達裕豐 1500倍天達啶蟲脒 3000倍天達有機硅藥液,防治病蟲危害。 (2)定植與定植后的管理 ① 定植 幼苗長至7-9片葉并顯蕾時定植(10月上中旬),定植選晴天上午進行,定植前倒坨囤苗,降低床溫,白天18-20℃,夜間10-15℃煉苗。 按窄行距40厘米、寬行距90厘米、株距40厘米放苗, 后用3000倍99%天達惡霉靈+600倍“天達-2116”壯苗靈 1500倍天達啶蟲脒 3000倍天達有機硅藥液細致噴灑秧苗和土坨,封土成“M”型高壟,澆水,使水浸透土坨,水滲后,待下午地溫提高后細致鋤地,覆蓋地膜。 ② 注意預防低溫危害,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幼苗定植后,及時用1200倍“天達-2116”+6000倍99%天達惡霉靈藥液灌根,每株100毫升。后結合防病噴藥,每10天左右噴灑一次600倍“天達-2116”瓜茄果專用型 3000倍天達有機硅+150倍紅糖(或100倍牛奶)+300尿素藥液,連噴2-3次,促進植株根系發(fā)達,增強葉片光合作用,提高植株的抗旱、抗?jié)场⒖箖觯ê洌、抗病、抗藥害等性能,保護植株健壯。 ③ 溫度管理 緩苗前白天28-32℃、夜間18-23℃;緩苗后白天25-30℃,夜間14-18℃;開花后白天28-32℃,夜間15-20℃;冬至至立春白天25-35℃,上半夜18-22℃,下半夜12-15℃;立春后白天28-32℃,夜間15-20℃;陰天時白天14-22℃,夜晚10-14℃。 ④ 整枝 首先抹除門茄以下的萌芽,及時摘除基部老葉、黃葉。門茄坐果后,以上分枝應根據(jù)栽植密度決定去留,畝定植4000株以上者,按單干整枝,每節(jié)只保留一分枝繼續(xù)延長,對另一分枝在花上留2葉摘心,并抹去側芽,每層留雙茄,成1、2、2發(fā)展。如定植密度在2000-3000株者,可行雙干整枝,每層留雙頭延長,另外2個分枝花上留2葉摘心,抹去側芽,每層結4茄,成1、2、4、4發(fā)展。如為追求前期產(chǎn)量,可在雙茄或四母斗茄坐住后,在其花上留2葉摘心,并抹去側芽,集中養(yǎng)分供果,待茄果采收完后,在根頸萌芽處或其它萌芽處剪除老秧,讓萌芽重新發(fā)枝結茄子。 ⑤ 激素處理 茄子幼苗定植后若長勢偏旺,可用1000倍助壯素、或40-10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噴灑茄秧,控制營養(yǎng)生長,促進轉化。待茄花開放時,用20-30毫克/千克的2,4-D(或豐產(chǎn)劑2號) 30毫克/千克的920 0.1%50凱澤藥液涂花柄,促進坐果。涂藥時應處理剛剛開放的新花朵,如花未開展或已開足效果都不好,涂花不可重復,并應避開中午高溫時間,選上午8-10時進行,以免發(fā)生藥害。 ⑥ 肥水管理 緩苗后應視其長勢進行肥水管理,如長勢偏旺,應適當蹲苗,待門茄坐穩(wěn)后方可澆水,結合澆水每畝溫室追施腐熟生物菌發(fā)酵糞稀500千克 硫酸鉀10-15千克。門茄膨大后,可每隔10-15天澆一次水,結合澆水沖施腐熟的生物菌發(fā)酵糞稀,每畝200千克。冬至后、立春前天氣嚴寒時應控制澆水,一般20-30天澆一次水 ,每次沖施腐熟餅肥50千克、或腐熟糞稀200千克。為提高春節(jié)前產(chǎn)量,還應在大溝(操作溝)內追施腐熟有機肥料,每溝30-40千克。追施時應做到撒肥、翻掘、澆水同步進行。 ⑦ 二氧化碳(CO2)施肥 參閱黃瓜CO2施肥方法。 4、辣(甜)椒兩年一作、或一年半一作式栽培 七月中旬前后,八月上中旬分苗,九月中旬前后定植,十一月份開始采收,采收時間持續(xù)20個月以上,至第2年5-7月份。兩年每畝總產(chǎn)量達三萬公斤左右。其栽培要點如下: (1)培育健壯大苗,顯花蕊前定植,平地排放秧苗,窄行距40厘米、寬行距80厘米,平均株距28-30厘米。秧苗排放好后噴灑600倍“天達2116”壯苗靈 3000倍99%天達惡霉靈 3000倍天達有機硅藥液,滅菌防病,促進發(fā)根,提高其抗逆性能。噴后從寬行中取土封苗、培土成“M”形小高壟。注意!秧苗封土時只封埋土坨,土坨之上埋土不能超過1厘米厚。完成后在窄行灌溉溝內澆水至滿溝,結合灌溉,清理水溝,整理操作行,水滲后覆地膜。 (2) 注意溫度調控,定植后3-5天,室溫保持25-30℃,夜溫17-20℃。緩苗后,白天溫度:上午30℃左右,不可高于32℃;夜溫16-18℃,22時到第二天清晨拉苫時為12-14℃。若遇陰天,白天為14-18℃,夜晚為10-12℃。進入寒冷季節(jié)后白天溫度應維持在30℃左右,不達33℃不通氣,達到33℃開小口通氣,維持溫度不下降,用高氣溫提高土壤溫度,促根壯苗。 (3) 辣(甜)椒根系不發(fā)達,既不耐干旱、又怕水漬水澇,因此要在清晨時小水勤澆。嚴防土壤干旱和水澇濕漬。要結合澆水每20-30天沖施1次“天達2116壯苗靈”每畝100毫升(或沖施旱澇收2000毫升,或沖施萘乙酸20克)促發(fā)新根,防止早衰。每100-120天沖施一次“保得”土壤生物菌接種劑300-400克,增加土壤有益菌群,改善土壤環(huán)境條件,預防青枯、疫病、莖基腐等病害發(fā)生。 (4) 注意改善室內光照條件,室內后、內坡張掛反光膜;及時清擦薄膜,保持薄膜有較高的透明度;日出時隨即拉揭草苫,落日時放苫,盡量延長光照時間(若天氣嚴寒或遇陰冷天時可推遲半小時拉草苫,提前半小時左右放草苫,絕不可不拉草苫)。連續(xù)陰天之后遇晴天,拉起草苫后可于10-11時之間,每隔2-4個草苫放蓋一草苫遮蔭,以防止強光傷苗。 (5) 每次澆水之前必須先噴灑800倍72%杜邦克露(或50%凱澤水分散劑、或3000倍翠貝干懸浮劑、或2000倍10%苯醚甲環(huán)唑、或3000倍25%阿米西達等藥劑) 600倍天達2116 3000倍天達有機硅藥液,促進植株健壯、根系發(fā)達,提高植株抗病、耐低溫等抗逆性能,預防辣椒疫病等各種病害發(fā)生。注意!以上藥劑須交替噴灑,嚴禁同一種藥液連續(xù)使用3次以上。 (6)增施二氧化碳氣肥,方法參閱“溫室蔬菜栽培的科學施肥”中的4、增施二氧化碳氣肥部分。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nóng)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wǎng)絡經(jīng)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